由中国工程院、农业农村部、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和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四平市人民政府、梨树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东北黑土地保护高端论坛暨第五届梨树黑土地论坛”,于8月23—25日在吉林省长春市、梨树县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论坛并讲话。来自国内外190多位专家、教授、农业工作者参加了此次大会。
胡春华指出,东北黑土地在中国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东北地区黑土地保护,正在围绕保护性耕作进行一系列积极探索,在较大范围内开展试点试验,初步探索出一批适合不同地区特点的保护利用方式和技术路线,并且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在部分地区进行示范推广。
面对保护黑土地这一关系重大而又长期艰巨的任务,中国将进一步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在进行全面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推广国内外成熟的技术模式。中国愿进一步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国际合作,交流保护性耕作经验做法,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促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论坛围绕“保护性耕作和东北黑土地”的主题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理念,探讨黑土地的利用与保护及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计。
来自国内外的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部分专家学者赴四平市梨树县实地参观了“梨树模式”研发基地、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试验示范基地和中国黑土地博物馆,在试验田里交流土壤情况、种植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国际交流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黑土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黑土区的推广与应用、保护性耕作下作物和土壤研究3个方面展开广泛交流。
特别是来自国外的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中国在保护性耕作领域的探索,并结合各自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中肯建议。
通过这次高端论坛,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地方政府所作的报告,共同传递的声音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充分表明,在东北地区发展推广保护性耕作是有理论研究成果支撑的,是有成千上万农民应用成效典型实证的。
而在转入加快大规模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新阶段,其核心和关键要素是,财政资金作业补贴政策需要连续有力地实施,先进实用的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有效供给,建立县、乡、村3级干部在推广保护性耕作上主动担当与积极作为的机制。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