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山东安丘:科技种出致富田

分享至

春耕时节,在山东潍坊安丘市石堆镇的一片片麦田里,搭载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掠过麦田,光谱数据实时传回,智能终端屏幕上的彩色热力图显示出农田“健康”情况。

“深红色区域代表田块长势良好,施肥合理;浅绿色、黄色区域反映存在不同程度的氮磷钾失衡,我们据此操控变量施肥机‘按需投喂’。”山东驰瑞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清华说,这一数字农业精准管理模式实现化肥用量减少20%、麦苗整齐度提升10%以上。

石堆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韩宪东说,目前全镇有1.2万亩农田实现数字农业精准管理,2024年亩均综合成本下降15%,地块平均增产20%。

近年来,安丘市将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现代技术融入传统农业生产,用科技种出致富田,为乡村振兴注入“数智动能”。

在石堆镇梯门村的高标准示范田里,搭载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播种机按“处方图”精准控制下种量;分布在田间的墒情仪、气象站、虫情测报仪等物联网设备,将生产数据汇交至中化现代农业(山东)有限公司MAP安丘智慧农业平台,平台的农业人工智能模型根据数据,生成具体到每块田的定制化方案。

“过去需要3个人忙活6天的小麦追肥,现在3台无人机1天就能完成。”中化MAP农艺师廉正旺算了一笔账:传统人工施肥每亩成本72.4元,如今通过土壤数据定制配方肥,亩均成本降至58.4元,每亩节省14元。

更显著的变化发生在植保环节。“通过人工智能虫情监测系统,今年麦田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30%。过去病虫害发现至少滞后3天,现在监测站每小时自动识别虫体。去年蚜虫暴发时,我们比周边地块早5天介入防治,最终小麦亩产高出100公斤。”韩宪东指着对比试验田的数据说道。

在安丘市官庄镇长生源智慧农业园区,300亩大棚蔬菜在全天候“植物工厂”里快速生长。园区负责人王宝杰轻点手机屏幕,大棚生产情况便在指尖滑动,物联网通信设备为植物定制体感“配方”,高精度温湿度控制、水肥管道精准滴灌、仿太阳光谱的LED补光……“以前10个人管理50亩大棚都吃力,现在手机就是‘指挥塔’,单人就可掌控百亩大棚。”王宝杰说。

“数字制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更实现了从种植到摆上超市货架的全过程可追溯。记者在24小时运行的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看到,电子大屏上跳动着全市农业“数字生命体征”,60万个地块的1700万条实时跳动的数据生成动态监管热力图,13万多个生产经营主体被赋予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身份证”。

当系统发现异常时,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可根据手持终端收到的地块位置信息,取样、扫码,检测数据同步平台,并关联到检测主体专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码”,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至具体农户。目前,安丘市食用农产品已出口到日本、韩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占山东省的七分之一。

“传统农业是‘经验操作’,现在我们正在用数据透视整个产业链,构建集采集、监测、分析、预测、服务等为一体的农业大数据平台,打造数字富农样板。”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坤清说。(记者 王志)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七星农场科技“翅膀”领航春耕 无人机变身施肥“智能管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业农村部
777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