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众商用车商用汽车杂志社主办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华为数字能源刘大伟:液冷超快充是解决商用车补能难题的有效途径

2025年3月28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在以加快商用车低碳智能化进程为主题的商用车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全球业务总裁刘大伟发表了以《发展超快充产业生态,推动商用车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演讲。

ueditor_1743150407_22287.png

商用车电动化机遇与困境并存

当下,商用车电动化迎来诸多发展机遇。政策层面,“十四五”之后,国家大力推动相关政策落地,为商用车电动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从环保角度看,作为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商用车电动化是实现“3060”目标的关键一环。市场表现上,单看重卡细分市场,去年新增渗透率和数量大幅增长,未来五年有望突破发展瓶颈,进入高增长阶段。海外市场也积极探索大功率充电,欧洲发布兆瓦级充电标准,国内国标兆瓦级充电标准预计今年底推出。电能相较于燃油、LNG、氢能,在商用车领域优势显著,销售数据便是有力证明。

然而,商用车电动化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补能便捷性是一大难题,乘用车可通过驻地或家用方式低成本解决补能,商用车却难以实现。前期投入方面,乘用车主机厂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从车到桩的布局推广,商用车主机厂则缺乏这一能力。性价比也是制约因素,虽然换电方案能提升补能效率,但成本过高,叠加商用车电动化成本,使得综合成本居高不下。此外,国内土地资源紧张,建设大型商用车充电、换电站不仅土地建设成本高,电力获取难度也大。

液冷超快充技术的优势解析

面对商用车补能难题,华为提出液冷超快充技术方案。在补能效率上,该技术表现卓越。现有产品支持1C车辆通过双枪同充达到480千瓦,400 - 500度电池能在一小时内充满;对于2C车辆,双枪同充可达720千瓦,400度电30分钟即可完成补能。去年华为推出的兆瓦级产品,最大功率达1.4M,能满足3C甚至4C电池的充电需求,实现20分钟以内充满电,补能20分钟可行驶400公里以上。针对未来工程机械或更大型设备,华为还将研发更大功率产品。

ueditor_1743150421_12993.jpg

成本方面,液冷超快充技术优势明显。计算成本的关键在于服务新能源重卡的度电成本和度电服务费。以五年TCO计算,兆瓦超充成本约450万,同服务能力的快充则需650万,换电站成本更高。若考虑土地使用费,快充站因需更大面积服务相同车辆,成本会进一步增加。而且,兆瓦超充设备支持向下兼容,可适配当前0.5C、1C、2C的车辆,这一特性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超充站布局规划与行业愿景

华为在超充站布局上已有清晰规划。去年推出兆瓦超充产品后,在多个场景进行试点,如临沂到青岛、天津港短倒、郴州至岳阳等,效果显著,无论是经营效益还是司机体验都得到提升。今年,华为计划在500公里以下的线路建设100条超充线路;对于超过800公里的线路,重点推进疆煤外运线路,若能成功打造2000公里的补能线路,将为整个重卡行业电动化开辟新路径。此外,还计划打造3条500 - 800公里的短倒线路。

ueditor_1743150428_13464.jpg

华为的信心源自乘用车液冷超快充线路的成功实践。去年,华为布局超5000个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受到市场热烈欢迎,众多主机厂纷纷寻求深度合作。华为期望与更多主机厂及生态伙伴携手,共同发展超充产业生态,如同修好“铁轨”,让合作伙伴的“列车”在上面自由驰骋,加速重卡电动化进程,为商用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华为液冷超快充解决方案,为商用车补能难题提供了可行思路,其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产业布局方面的探索,有望引领商用车电动化发展走向新高度。

(以上内容根据演讲速记整理)

获取文中车型询底价

发表评论

跟帖 0 参与 0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商用汽车事业部立场。

阅读下一篇

【视频】智驱发展,质领未来——商用车智能化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之路

卓众商用车

卓众商用车网官方账号

1371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一键咨询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