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将于3月26-28日在湖北十堰举办,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会议以"开辟新赛道,汇聚新动能——发展商用车产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采用"1+1+6+N"模式(1场闭门会、1场主论坛、6个主题分会场及配套活动),重点研讨产业新机遇、挑战及未来趋势。其中3月27日下午的"新能源商用车可持续发展"分会场二中,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EPD办公室副主任陈少林将发表专题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感谢何秘书长,各位车企及上下游行业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下午好!
【双碳战略背景】
自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双碳"目标以来,我国已构建"1+N"政策体系:
顶层设计:2021年《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时间表,2022年三部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2023年聚焦铝冶炼等重点行业(预计2024年达峰)
国际对标:欧盟碳中和60年周期(2050年)、美国40年,我国仅30年窗口期,需削减126亿吨碳排放(相当于欧盟2倍排放量)
行业行动:铝冶炼行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再生铝(再生铝碳排放仅为原生铝5%)实现达峰,2025年将启动深度减排
【有色行业EPD平台建设】
平台于2024年1月正式上线,核心技术架构:
方法论:基于ISO14040/14067标准,构建"摇篮到大门"全生命周期模型(如铝产业涵盖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
数据体系:建立本土化碳排放因子库,已覆盖铜、铝等8种金属
运行机制:
技术委员会:由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等18家单位组成
第三方验证:CQC、SGS、华测检测等23家机构入围,误差率需<5%
数据管控:企业上传原始数据→系统生成LCA报告→专家复核→平台发布
【国际绿色贸易】
有色行业EPD平台正着力推进本土化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设,通过构建覆盖铝、铜等有色金属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填补国内行业数据空白。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学,平台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对生产现场采集的基础数据进行科学验证与实测补充,形成符合国际标准(ISO 14067)的碳足迹因子库,重点推动中欧碳数据方法学互认。依托该平台,国内龙头铝企已建成集团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整合上下游500余家供应商的碳数据,制定从矿产开采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碳中和路线图,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在产业端落地实施。
针对欧盟CBAM及电池法案:
CBAM影响:首批纳入铝制品(如汽车用铝型材),间接排放核算争议待解(中欧谈判关键点)
电池护照:要求供应链碳足迹追溯至矿产端(如刚果钴矿ESG评级),宝马要求2030年动力电池碳足迹<60kgCO₂/kWh
绿色金融:对接央行《环境信息披露模板》,支撑中矿资源等企业获取绿色信贷
【平台赋能实践】
有色行业EPD平台致力于构建覆盖有色金属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服务体系,重点协同下游汽车等行业,通过建立低碳供应链标准体系、推动绿色金融支持、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平台针对首批纳入的铝制品等外贸产品,建立本土化碳排放因子库(覆盖铜、铝等8类金属的3000余项工艺参数),支撑汽车行业构建从矿产开采到终端应用的碳足迹追踪系统。通过量化原材料数据,平台助力企业实现铝材全链路碳管理,同步服务上市公司与非上市企业的可持续披露需求,对接财政部2027年企业可持续准则试行计划。
在深化国际合作方面,平台正参与ISO/TS 22400环境声明标准修订,促进中欧碳数据方法学互认,计划2027年实现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MRV系统数据互通。通过构建“政产学研金”协同生态,平台推动再生铝使用率等成果产业化,同步建设全球首个有色金属全产业链碳数据枢纽,预计“十五五”末覆盖10类金属、50个重点产品,实现从国家双碳政策制定到企业低碳转型的全链条赋能,助力中国标准与国际市场的深度对接。
【未来规划】
2025年前:完成铜铝加工产品、动力电池材料(镍钴锂)数据库建设
2027年:实现国际机制数据互通,通过MRV系统互认
十五五末:建成全球首个有色金属全产业链碳数据枢纽,覆盖10类金属、50个重点产品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商用汽车事业部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