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众商用车商用汽车杂志社主办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从《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看商用车政策取向

2025年3月底,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4年)》。《年报》显示,移动源已成为大气污染排放的重要来源。系统梳理我国移动源污染治理现状、成效以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商用车政策导向呈现出3大关键导向:加速新能源替代、强化全链条监管、优化运输结构体系。
图片 

新能源替代:从公共领域到重点行业的全面渗透  

柴油车NOx、PM 排放量分别占汽车排放总量的 87.8%和99%以上,其中重型货车是NOx和PM排放的主力,污染物减排任务艰巨。
图片
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重卡销量同比增长37.4%,公共领域用车新能源化比例要求不低于80%。政策通过财政补贴、场景试点、产业链扶持等多维度推动商用车电动化转型。例如,北京、浙江等地针对老旧柴油叉车淘汰提供阶梯补贴,天津港试点氢燃料电池重卡与电动集卡。技术层面,纯电、氢能、甲醇燃料等多元化技术路径并行发展,政策支持从终端应用向充电/加氢设施、电池技术研发等上游环节延伸,形成“以需促产”的产业闭环。
以山西临汾市为例,借力政策红利,全面推进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持续推动火电、钢铁企业厂内运输车辆全面新能源化。先后将市区522辆公交车、1 800多辆出租车、90辆网约车全部更换为纯电动车,建成15座公交车充电站、285个充电桩,成为山西省首个出租车、公交车纯电动“双覆盖”的城市。同时,持续推进公务、环卫、物流等公共领域用车新能源化。
预计到2025年,通过补贴和强制淘汰双轨制推动,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将突破20%。
全链条监管:从生产端到使用端的精准治污  
政策通过排放标准升级、信息公开、动态监控构建监管闭环。统筹开展“车-油-路-企”行动,在提升新生产机动车污染防治水平、规范在用机动车排放检验、开展车用油品质量检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完善用车大户制度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移动源污染治理体系。
图片
2025年4月8日,生态环境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伪造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情节严重判定标准的意见》,对以下情形认定为“情节严重”:⑴2年内因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受过1次行政处罚,又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⑵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涉及10辆以上车辆的;⑶造成重大环境影响或社会影响的。
图片
2025年,生态环境部发布了重型车国六修改单,从排放标准方面倒逼企业技术升级。同时强化生产一致性监管,加大车型抽检频次,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使用环节依托物联网和远程监控技术,实时追踪车辆排放数据,并针对柴油货车、燃气车后处理装置开展专项执法。此外,油品质量监管覆盖“进口-生产-销售”全链条,加大抽检频次,溯源处罚违规加油站,从源头减少非标油导致的超标排放。此外,2025年还将严厉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督,依法查处整治机动车排放造假乱象。
运输结构优化:从公路独占到多式联运的系统重构  
年报指出,2023年铁路货运量较2017年增长36.6%,港口铁水联运量突破千万标箱。政策通过基础设施联通、场景强制约束、市场机制引导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例如,新建大宗货物集散地强制接入铁路专用线,京津冀地区煤炭铁路运输比例要求达90%;天津港通过“零碳码头”建设与氢能示范,实现港口作业全链条清洁化。
同时,政策鼓励发展多式联运,完善铁路、港口与公路运输的衔接网络,降低中长途公路货运依赖。2023年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1 018.4万标箱,同比增长15.9%。2024年度铁路货运量增长2.8%、水路货运量增长4.7%。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推出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强制政策:聚焦煤炭领域,探索将清洁运输作为煤矿等行业项目审核和监管重点,推进煤炭主产区煤炭和焦炭中长距离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90%;聚焦港口领域,重点区域和粤港澳大湾区沿海主要港口铁矿石、焦炭清洁运输比例力争达到80%。
图片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规定:新建或迁建大宗货物年运输量150万t以上的企业、物流园区、储煤基地、粮食储备库和港口,原则上要接入铁路专用线或管道。
2025年,政策将重点推进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水泥等行业大宗货物的清洁运输,推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结语
当前,我国商用车政策已形成“新能源替代-排放全程监管-运输结构优化”的治理框架,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技术迭代与制度创新破解环境约束,同时为汽车产业升级提供新动能。未来政策或将进一步加码新能源基础设施补贴、推动公共运输领域全面电动化、“两新”政策加力扩围绕推广国六和新能源货车、扩大低排放区管控范围,并探索碳市场与运输结构调整的联动机制,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图片

作者:常青

一审:杜红武/二审:王作函/三审:于晶

——转载请注明来源:商用汽车杂志——



图片



获取文中车型询底价

发表评论

跟帖 0 参与 0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商用汽车事业部立场。

阅读下一篇

AMT车型或将涨价?原因竟是因为它!

商用汽车

《商用汽车》创刊于1981年,由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办,是商用汽车行业综合性汽车期刊

42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一键咨询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