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玉米大豆间作套种亩产增收上百公斤,为何没有大面积推广?

分享至

农民都知道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可以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收入,但这种模式却没有大面积推广。究其原因,在于该种植模式在应用上存在诸多瓶颈,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在于机械化生产。

间作套种优势明显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 玉米、大豆间作套种高产栽培技术能够保证所有玉米均受到边际效应的有利影响,同时大豆根系所固定的氮肥也能被玉米有效利用。处于玉米植株间的大豆可以获得较大生长空间,实现光能与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且大豆的产量与质量上也有显著提升。

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有效利用了两种作物间形态与生理作用的互补,提高了养分的利用效率,同时避免单一作物种植引发的病虫害,减少土壤污染。

这种复合种植模式,通常是3行大豆、2行玉米套种,这样不仅大豆有足够的生长空间,玉米每一行都有边行优势,玉米穗更大、籽粒更多,实现不减产,而且大豆还可以增收1500~1950kg/hm2(100~130kg/亩)。

从市场化角度分析,我国大豆需求巨大,每年进口8000多万t,需求侧旺,但是供给侧弱,所以大豆的增产很重要。 

制约因素难以突破


玉米、大豆间作套种优势很多,但没有大面积推广,主要是因为以下4个制约因素难以突破。

(1)推广套种,满足大豆和玉米同时成熟,或大豆先于玉米成熟,需在前茬作物小麦行内套种夏大豆。技术路线是小麦收获前7~10d,小麦行内套种夏大豆,夏大豆采用锄头开沟点播、播后覆土。该种植模式目前为人工作业,实现规模机械化播种有难度。

(2)黄淮海部分地区推广免耕播种技术,免耕地表存留大量秸秆根茬,且地表坚硬,播种机容易堵塞,目前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法,影响大豆播种质量。

(3)种植规模小,市场上适用于大豆机械化收获的机械良莠不齐,效率难以提高。

(4)玉米、大豆间作套种,大豆需要选用早熟、高产品种,并且适时早播,早播可避免夏大豆生育前期雨涝和后期低温或干旱的危害,以免减产。

机械化解决方案

玉米、大豆间作套种,当大豆和玉米同时成熟,或大豆先于玉米成熟时,先用小型大豆收获机(或改装的小型稻麦收割机)收大豆,然后用2行或3行玉米机收玉米。

还需对玉米和大豆品种进行精选、搭配。玉米要求株型紧凑、矮秆,比如天塔619,株型较小但穗粒很大。大豆要求耐阴品种,若是在黄淮海地区,推荐种植齐黄34。

除此之外,还需从以下3方面进行深度研究。

(1)间作套种模式下的玉米收获机械研究。运用机电液一体化和计算机技术,对割台、摘穗装置、升运器、果穗箱以及秸秆还田装置进行改进,对各个部件进行合理布局,并缩小尺寸参数,减小割台宽度,降低整机尺寸,提高收获机的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2)加快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加强农机关键技术研发,麦茬地大豆精密播种机研发,满足规模化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

(3)加大植保农艺的研究和推广,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可使用无人机飞防或自走式高地隙打药机。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中联重科甘蔗收获机亮相墨西哥引关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任星臣
12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