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明尼苏达州统计自1948年至2008年,玉米产量由198公斤/亩增长到984公斤/亩,每年增长13公斤/亩。此文数据资料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数据换算 1英亩≈6亩 1蒲式耳玉米=39.37公斤)
此图显示了玉米产量增长和育种技术之间的关系,随着玉米杂交育种技术和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发展,玉米产量也在不断增加。
玉米品种是玉米增产的重要因素,在此不做太多分析,下文着重分析农艺因素和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
玉米的产量构成:
– 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是玉米产量构成三要素,穗粒数由穗行数和行粒数构成。
– 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穗行数(行/穗)×行粒数(粒/行)]×千粒重(克/1000粒)/1000000
· 玉米产量三要素互相影响。
– 穗粒数一般随亩穗数增加而减少。
–亩穗数增加到一定程度,田间郁闭,养分不足,病虫害严重,会造成千粒重的降低。
– 环境条件对三者都有影响。
· 玉米栽培的目标是追求三要素乘积的最大化,并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1、首先研究亩穗数对产量的影响,选取三个成熟期的品种,采用不同的密度种植,研究其相关性。
通过图表可以看出,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到达最高点后开始下降,92天和96天成熟期的品种其产量最高点,密度为4500株/亩。
2、研究播种时间对产量的影响
播种在四月底五月初,玉米单穗大小明显大于五月底播种的。同时通过对产量的统计也明显证明了这一点。
3、行距对产量的影响
通过测量20和30英寸的行距下相同密度的玉米的产量,发现行距对产量影响很小。如下图所示:
行距的大小只对玉米秸秆的直径和玉米籽粒的水分有影响。
综上所述,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农艺因素总结如下:
1、适时早播可以增加产量,四月底播种产量比五月份播种增加3%。
2、无论何时播种,最佳的播种密度都是一样的。
3、6100株/亩是产量最高的播种密度。
4、适时喷药可以减少3%的损失。
5、如密度不变,行距的改变对产量影响微乎其微。
来看一段视频,玉米的历史,增加对玉米这种重要的农作物的了解。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