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杂志社10月11日讯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农作物秸秆利用量6.47亿吨,综合利用率达88.1%,较2018年增长3.4个百分点。
其中,秸秆还田量达4亿吨,其中玉米、水稻、小麦秸秆还田量分别为1.26亿吨、1.13亿吨、1.04亿吨,分别占可收集量的42.6%、66.5%、73.7%。
秸秆离田利用率达33.4%。饲料化利用量达1.32亿吨,饲料化利用率达18%,较2018年提高3.7个百分点;燃料化利用量稳定在6000多万吨;基料化、原料化利用量达1208万吨。
全国秸秆利用市场主体为3.4万家,较2018年增加7747家,其中年利用量万吨以上的有1718家,较2018年增加268家。饲料化利用主体占比最高,达到76.9%,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主体分别占比7.8%、8.9%、3.8%、2.6%。
虽然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有明显提升,但背后仍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秸秆还田后,保护性耕作、深松、深翻作业质量会虽时间推移而逐步体现。各地也对相关农机作业补贴给出了明确规定,北斗技术、车载终端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保证了完成数量,更保证了作业质量。
秸秆离田方面,秸秆饲料化随着不少地区提出“秸秆变肉”而得到广泛推广,打捆设备2019、2020年销量明显增加,呈现出区域分布不明显的状况。
后续,残茬处理、秸秆全量利用还都有很大的市场。秸秆资源化利用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农业生产领域,更涉及到之后多个产业链。农机如何从源头上提升秸秆利用效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