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中国国家农机展上,来自吉林省东丰县沙河镇良纯村的党支部书记、新巨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先锋人物赵新凯,是第一次来参观中国国际农机展。两天来,在展会返回来的大客车上和晚饭后的交流活动,他谈了自己的一些感受。
他说,宏大的场面、数千家企业、数万爆棚的观众,琳琅满目的产品,零部件的种类几乎是你想到的都有,可以说数不胜数,中国农机制造业发展之快,让人没有想到。
但是,在火热的场面背后,有一点他觉得不敢恭维,那就是创新的产品和部件,依然觉得是突破不多,即便是他们使用的“刘臣”条耕机,类似产品也不多;德邦大为"三施肥”技术的,还是可圈可点的免耕播种机创新。同以往不一样的是,免耕播种机的施肥总成基本都以对角圆盘刀也特刀的形式出现了,基本告别了刮土刀式的施肥结构。
他接着:实事求是来讲,中国农机依然是以仿为主,人云亦云的方式多,既使有了这款新产品,我也和你基本差不多,价格却低很多。这种竞争模式,真正研发的自主技术品牌很稀缺。例如,植保无人机不过是增加了施肥或是打药的功能和量而已,其它的还是没什么改变;如果把无人机设计成一个向下的动力输出,那么秋季玉米割尖是不是可以一直等到杆上干再收也不至于倒伏吧;如果把免耕播种机改为可以拆卸当深松机用,是不是农户就可以省了GPS钱和另外购买深松机的钱呢?等等。
总而言之,那些厂家集团,他们忘了这些产品最终是由农民买单的,不是真正在土地上拼耗青春的人,是无论如何不会懂得细节该如何处理的。
这是赵新凯的评说,原汁原汁记录,也许是良药苦口。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