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是亟待攻克的瓶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大面积应用地膜种植已经35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农田地膜残留污染呈现日趋严重态势,农田残膜治理是绕不过去的坎,必须面对。”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科学院研究员陈学庚在接受采访时称。
以“中国节水农业创新合作与丝绸之路新机遇”为主题的第十一次全国微灌大会暨中国塑协塑料节水器材专委会2017年年会日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召开。陈学庚作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现代农业发展与展望》的专题报告。
陈学庚接受采访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大田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是从地膜植棉开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棉花生产整体水平很低,198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垦区引进地膜覆盖技术,快速实现了地膜植棉机械化。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覆膜种植的农作物已由棉花扩展到番茄、玉米、甜菜、辣椒、瓜类等,总面积5000余万亩。
陈学庚说,治理农田残膜污染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法律法规、补贴政策、地膜减量化应用、可降解地膜应用、PE地膜机械化回收、回收的残膜资源化利用等系列问题。
他认为,治理农田残膜污染应该明确规定农用地膜的强度,凡不可降解的农用地膜强度应达到规定标准,为秋后机械化回收创造基本条件;确立“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严格规定当年新铺地膜的残膜回收率,达不到回收标准的,应用经济手段予以处罚,达到回收标准的,应明确给予奖励。经济杠杆的撬动是最具有实际效果的,当年新铺地膜的回收率标准应尽快制定;要把残膜污染治理意识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陈学庚特意提到,在农田地膜减量化应用方面,覆膜种植生产的效益不是很明显,而且生长期能满足作物成熟要求的,建议不使用地膜覆盖栽培。同时,在地膜应用方面,应根据不同作物的残膜回收难度、适应性、增产效果等综合因素,确定使用PE地膜或可降解膜,例如番茄,残膜回收难度太大,应使用可降解膜。
陈学庚说,近年来,世界上可降解地膜研究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应用面积在逐步增加,可降解膜替代PE地膜是最终趋势,但存在相当长的共存期。PE地膜预计在未来10-15年时段仍是主流,实现农田残膜回收机械化是必然举措,将当年新铺地膜全回收和耕层内残留地膜逐步回收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不欠新账,逐步还老账。
他指出,高强度耐老化地膜与普通PE地膜相比,成本仅增加10-15%,增加的成本可与残膜余值基本持平。目前,高强度耐老化地膜全回收机械的研究开发是攻关重点。PE地膜后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最重要环节,让回收的废旧地膜有出路,资源化利用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