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病虫害科普】褐飞虱的危害与防治

分享至



01

分布与危害


褐飞虱属半翅目飞虱科,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褐飞虱具远距离迁飞习性,国外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太平洋岛屿等地区及日本、朝鲜和澳大利亚等国。国内在冬春季仅局限于大陆南缘和台湾、海南岛等地越冬或发生,夏秋季除黑龙江、内蒙古、青海、新疆外,其他各省份均有分布,北界达吉林通化、延边地区,西界为西藏墨脱。在淮河以南稻区常年发生,暴发频繁。

图片

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褐飞虱仅在南方稻区的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贵州浙江、江苏等省(自治区)局部发生。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褐飞虱上升为我国主要水稻害虫,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褐飞虱的为害特点是发生范围广,暴发频率高,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部门资料统计,全国性大发生的年份有1968年、1974年、1975年、1982年、1983年、1985年、1987年、1991年、1997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共12次。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褐飞虱每年发生面积为1300万~2600万hm2,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虽经防治,年均损失稻谷仍达10亿~15亿kg。1991年褐飞虱特大发生,涉及19个省份,鲜有褐飞虱发生的天津及渤海湾稻区,也发生大面积枯秆倒伏,甚至绝收,估计该年全国实际损失稻谷25亿kg。2005年褐飞虱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份特大发生,尤其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发生严重,部分田块甚至失收,直接损失稻谷超过26亿kg。

褐飞虱为单食性害虫,只能在水稻和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稻株下部取食为害。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水稻韧皮部汁液,消耗稻株营养和水分,并在稻株上留下褐色伤痕、斑点;严重时可引起稻株枯死倒伏,俗称“冒顶”“穿顶”“虱烧”,导致严重减产,甚至失收。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茎秆组织,造成大量伤口,促使水分散失;同时为病菌侵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重纹枯病等的危害。吸食过程中还排泄蜜露污染稻株,滋生烟霉,严重时稻丛1/3以下部位变黑成“黑秆”,基部附近土壤常变黑,是褐飞虱严重为害的一个重要标志。白背飞虱亦能形成“黑秤”,不同之处在于其“黑秆”部位较高,可达2/3甚至更高位置。

图片

褐飞虱可传播齿叶矮缩病和水稻草状丛矮病。其中,水稻齿叶矮缩病广布于东南亚各国,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福建、台湾、广东、江西、湖南和浙江等省零星发生且部分田块重发,之后少有发生。2005年以来,该病在福建沙县、海南三亚市及云南施甸县等地局部发生较重。水稻草状丛矮病亦于20世纪70年代在南亚、东南亚大面积发生,同期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有发生。



02

防治技术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需要改变目前过多依赖农药的严峻局面,不滥用、乱用农药选用对路低毒农药,保护天敌;利用一切自然控制因素,如种植抗性或耐性水稻品种,合理的肥水管理、健身栽培,提高田生态系统抵御褐飞灾变的能力。

图片

(一)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地选用抗(耐)虫的高产良种,建立控制褐飞虱为害的第一道防线。目前生产上可资利用的高抗晶种较少,但可种植中抗或耐性较强的水稻品种,并避免选用高感品种。

科学肥水管理,适时烤田,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造成有利于水稻增产面不利于褐飞虱滋生的虫生态条件,在肥料使用上推荐采用“适氮、稳磷、增钾、补微(微量元素肥)”的平衡施肥原则,避免绿肥x集中施用基肥的施肥方式,如,氮肥按基肥、分蘭肥、穗肥5:3:2的施用比例有利于提高稻株群线体素质。

(二)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一般可采取两种措施:一是在化学防治中不滥用药剂,并注意采用选择性药剂尤其是水稻生长前期杜绝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大的药剂,或调整用药时间,改进施药方法,或减少用药次数和用量。二是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繁殖和活动的生态环境,如,因地制宜在田埂或稻田周边种植芝麻等饥显花植物,可保护褐飞虱天敌及提高天敌的捕食能力。此外,研究发现,喷施化学激发子(如2,4-D)可诱导水稻对稻虱缨小蜂产生强烈的吸引作用,为调控和利用天敌控制褐飞虱提供了新思路。

南方水网地区采用稻田养鸭、鱼、蟹或青蛙等措施,田间褐飞虱的虫口可减少45%~65%,在褐飞虱中等偏重及以下发生年份,无须其他防治措施即可有效控制其为害。

(三)物理防治

利用褐飞虱的趋光性,在成虫盛发期间,连片设置诱虫灯,每2~3hm21盏,可有效减少褐飞虱的发生量。

水稻秧田重发区,采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可有效阻隔褐飞虱。

(四)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褐飞虱的关键应急防治手段,同时也可能成为诱发褐飞虱再生猖獗的重要原因。当前褐飞虱对多数常用药剂的抗药性问题较突出,科学、合理地进行化学防治十分迫切和重要。

1. 防治策略

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虫情发生情况,可采用“压前控后”或“狠治主害代”的防治策性略,前者适合单季晚稻和大发生年份的连作晚稻,后者适合双季早稻及中等偏重及以下年份的连作晚稻。

2.防治指标

在生产实践中不能见虫就打药,应仅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进行防治。由于各地栽培水平制度、品种类型、水稻生育期不同,防治指标不尽相同。一般水稻前中期防治指标从严,后期适当从宽。在5%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下,双季稻地区主害代的防治指标,早稻每百丛1000-1500头;晚稻每百从1500~2000头,黄熟期2500~3000头;压前控后,前代控制指标有虫400~500头或有成虫50~100头。不同生态区、不同类型稻田防治指标有所差异。如江苏单季晚稻的防治指标,粳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蜡熟期分别为每百丛100~300头、500~600头、800~1000头和1200~2000头,籼稻分蘖期、孕穗破口期、灌浆期分别为每百丛200~500头、800-1000头和1500~2000头;浙江单季晚稻的表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的防治指标分别为每百丛200~300头、300~500头和1500~2500头。各类单季晚稻或连作晩稻拔节孕穗期,百丛短翅雌虫达10~20头时应防治。

3.选用对路药剂,注意两个原则

(1)选用低毒、高效、安全的对路药剂或配方,后期还要求低残留。具体可依据各地、各代褐飞虱防治策略进行选择。按照药剂速效性和持效性的不同,我国市场上防治褐飞虱的药剂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触杀性为主,杀虫作用快、持效期短的农药,如敌敌畏、毒死蜱等有机磷类农药,异丙威、仲丁威、混灭威及速灭威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第二类是持效期长、杀虫作用较缓慢的农药,如噻嗪酮(扑虱灵)、吡蚜酮等;第三类兼有较好速杀性和较长持效期的农药,如烯啶虫胺、呋虫胺等。在实行压前控后策略的稻田,水稻前期应选用第二、三类持效期较长的药剂,同时避免使用对天敌毒性较大或对褐飞虱有刺激作用的药剂,如敌敌畏、毒死蜱、异丙威等,兼治其他害虫时避免使用三唑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及菊酯类等药剂,减轻后期防治压力。对于主害代的防治,选用第三类药剂或第一、二类药剂的混剂或混用这两类药剂,以迅速压低虫口基数,并保持一定的持效期控制残存虫的为害。

(2)严格限制使用褐飞虱抗性较突出的药剂,执行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间的合理轮用或混用。对抗药性水平居高不下的吡虫啉,暂停用于褐飞虱的防治,并控制在白背飞虱防治中的使用;啶虫脒与吡虫啉有交互抗性,也不宜使用。对开始产生高抗药性的噻嗪酮,尽量不用;对于其他药剂,尤其是抗性上升趋势明显的噻虫嗪、吡蚜酮,每季水稻的使用次数应限制在1次,严格执行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间的合理轮用或混用,以延缓褐飞虱抗药性的进一步发展,避免防治失效。

4.施药方法

药剂防治适期在若虫一至三龄高峰期。关键是将药液喷到稻丛基部褐飞虱栖息部位,常用方法有两种。

(1)喷雾或泼浇。首先选用先进药械如担架式喷雾器和机动高压喷雾器等。其次是施药时田间应保持3~5cm浅水层。第三是保证充足的药液量,分蘖期一般每公顷对水450kg喷雾;拔节期以后水稻群体大则需加足用水量,每公顷对水675~900kg,粗雾喷射于水稻基部,亦可大水量(3000~4500kg)泼浇确保药剂到达稻丛基部。

主要农药单剂每公顷推荐用量为: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600-900g,25%吡蚜酮悬浮剂270~300g,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或水剂300~450mL,20%呋虫胺可溶粒剂300~600g,25%环氧虫啶可湿性粉剂480~600g,48%噻虫胺悬浮剂225mL,40.7%毒死蜱乳油1200~1800mL,5%丁烯氟虫腈乳油450~600mL,80%敌敌畏乳油900~1200mL,20%异丙威乳油2250~3000mL,25%仲丁威乳油1500~3000mL。

(2)毒土。水稻后期田间若缺水或遇干旱,用毒土熏蒸的办法使药剂作用到飞虱。每公顷用80%敌敌畏乳油1800~2250mL,拌225~300kg毒土,均匀撒于稻丛基部,可有较好的防效。毒土制作时,可先用少量水稀释药剂,再均匀拌入较干燥的细土或细沙。


本文来源:《中国农作物病虫害》

文字与图片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 END -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1000万给力!又一省出台农机报废更新方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东风井关
131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