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科技的融入正不断推动着农机行业的变革。然而,在这股潮流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配件——线束,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24中国国际农机展期间,记者专访了鹤壁市伟诚电气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秦伟,一同探讨了轿车线束技术如何支持农机发展的奥秘。
农机的“血脉”与“神经”
在伟诚电气的展台上,记者看到的是一根根不同型号的线束。同大多数人一样,记者并不能如分辨农机具一般,看出这些线束之间的不同,以及它们和其他展位上展示产品的不同。秦伟应该也看出了记者的迷惑,于是指着线束产品介绍道:“线束,就像是农机的血脉和神经系统,它连接着农机的各个部件,传递着电流和信号,确保农机能够正常运转。”
秦伟进一步解释说:“传统的农机线束往往比较简单,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对线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农机作业强度大、作业工况复杂,有的还要涉水作业,这就要求线束必须具备优良的防水性和密封性。同时,随着农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农机电液一体化程度提高,因此对线束的要求也就更高,线束还需要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台20多万元的农机产品上,线束的成本甚至不到1000元,但这不到0.5%的成本却承担着整台设备内部各种信号的准确传输,直接影响到机器的稳定性、可靠性与机手的作业收入。“因此,它应当也值得受到更多的关注与投入。”泰伟说。
轿车“基因”的引入与革新
伟诚电气是一家具有深厚汽车线束生产背景的企业,曾给包括特斯拉、理想等在内的新能源领导品牌供应线束。伟诚电气脱胎而出的母公司年销售额达到400多亿元。伟诚电气与中国汽车零部件(线束、连接器)龙头企业、车内连接器国内空白填补者--天海电子,有着长久的深度合作。伟诚电气从生产管理、生产装备、检验质量要求等均对标天海电子。在汽车线束领域,其专业化、高端化的形象得到高度认可。
切入农机业务之前,秦伟对农机产品配套线束进行了大量调研,发现国内农机线束市场还存在一些乱象,比如价格混乱、质量参差不齐等。一些企业制造的产品很粗糙,影响了国内农机产品的整机可靠性与使用性能。
“我们希望利用自身的技术和经验,为行业树立一个标杆,引导行业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国产农机线束的标准化、高端化进程。”秦伟说。
如何将用于汽车领域的领先技术与产品引入农机行业,是外界关心的重点。秦伟表示:“我们将采用轿车线束的生产标准,把轿车线束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引入到了农机线束的生产过程中,对农机线束进行了全面升级,全面提高农机线束的品质和稳定性。”
秦伟认为,轿车线束的生产过程更为复杂和精细,对材料、工艺和检测的要求都非常高。近年来,伟诚电气不断推进研发技术、生产工艺的创新升级。公司相继引入更加先进的工艺装备,持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据他介绍,目前公司生产车间内有一类全自动下线压接穿栓机设备单台就要67万元,公司直接购买了10台。
“生产出好产品不仅仅只是对员工的悉心教导,更需要一流的专用工装设备支撑。大家都惊讶我们生产线束还需要这么贵的自动化设备,这都是为了保证发动机部位产品能耐受300-400℃高温,能有更好的密封性。同时,也要关注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
伟诚电气的汽车线束关键原材料均采购进口件和国内天海电子等高品质产品供应商,也有些原料采用自制模式,如导线就自己购入铜杆进行进一步加工,以更好地控制与保证产品质量、成本和交货的时效。大量精准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的使用、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的建立,让伟诚电气产品质量大大高于国家标准。
看好农机行业发展潜力与前景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线束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市场对线束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线束行业也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涨、技术更新换代等挑战。
在秦伟看来,伟诚电气还有一个很多农机同业者不具备的优势。一些农机线束供应商由于生产规模较小而导致生产成本过高,相形之下,伟诚电气可以利用自身横跨汽车、工程机械和农机领域的规模与品牌优势,进一步降低农机用线束的成本,提高自身产品的性价比。“农机整机产品的利润率比汽车更低,很多农机制造商对零部件价格更加敏感。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为主机厂节本增效做出更大贡献。”
当前,伟诚电气已经与中联重科、河北英虎机械、英轩重工、山东巨明、郑州中联收获等国内多家知名农机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在本届中国国际农机展展会期间,不少知名农机企业相关负责人也来到伟诚电气展位,了解其产品情况,并探讨建立合作关系,这也让秦伟看到了行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与市场发展的信心。
秦伟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在农机线束领域的投入和研发力度,以更加先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为更多国内农机主机厂提供更加优质的线束综合解决方案,共同推动我国农机产品向全球高端价值链迈进。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