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机具将持续发力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更要提质量。提升耕地质量,农机大有作为。农机在提高耕地地力、黑土地保护等方面,都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意见》提出,推进耕地有机质提升,综合采取秸秆还田、畜禽粪肥还田、种植绿肥还田等措施,提高耕地地力和产出能力。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和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分区分类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土壤侵蚀防治、肥沃耕作层培育。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推进“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探索不同类型盐碱地治理利用模式和技术路径。因地制宜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鱼菜共生等立体高效种养模式。盘活利用撂荒地。
由此可见,与黑土地保护相关的保护性耕作机具等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高性能免耕播种机、秸秆还田机具或将持续爆发。
节水灌溉装备迎来发展机遇期
农业离不开水,水是庄稼宝,耕种不能少,而现代灌溉装备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广袤的田野大地上,新时代的灌溉装备正勾勒出一幅幅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生动新图景。
《意见》提出,深入推进农业节水增产增效,水浇地大面积推广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技术,旱耕地组装配套蓄水保墒、集雨节灌、探墒播种等技术措施,提高降水利用效率,选育推广一批节水抗旱新品种,推进工程节水。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田间灌排设施,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025—2030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00万亩左右。引导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节水灌溉服务,带动小农户节约农业用水。推进农业节水监测,开展土壤墒情与旱情预测预报、测墒灌溉指导和用水节水效率科学评价。
机艺融合发展的高效节水灌溉装备能够显著提升水土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产出的稳定性。因地制宜推广符合各地农情的节水灌溉设备和配套技术体系,支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节水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节水灌溉装备的推广普及,离不开灌溉装备产业化支撑。目前国内从事节水灌溉产品研发制造的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000家,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已经实现国产化。
高效施肥装备发展增添新动能
《意见》提出,实施科学施肥增效行动,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探索主要农作物氮肥施用定额管理,分区分类型制定施肥指导意见,推广侧深施肥、种肥同播、无人机追肥等高效施肥模式和装备。
到2030年,全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3%以上,推进农药减施增效。实施科学用药增效行动,加快集成推广一批经济实用、简便有效、农民乐于接受的绿色防控、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专业化防治组织,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并将生物防治、理化诱控、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纳入统防统治服务内容,促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到2030年,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0%以上。推进地膜科学使用,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环节监管,在适宜区域、适宜作物上推进地膜科学使用,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体系,开展高收净率残膜回收机械应用。
农业废弃物利用装备短板将补齐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我国废弃物产生量持续增加,废弃物种类日趋复杂,利用难度不断增大,亟需加强对各领域废弃物相关政策的统筹整合,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迈上新台阶。对于农业废弃物处理,要着力补齐畜禽粪污、废旧农用物资利用等重点品类的机具短板。
《意见》提出,优化饲料配比、堆肥方式,推广干清粪等实用技术,降低畜禽粪污养分损失,推动就地就近科学还田。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程,支持畜禽养殖场(户)建设和改造提升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完善田间贮存池、输送管网等,集成推广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技术模式。深入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培育一批开展粪肥还田等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主体,以县为单位构建粪肥还田组织运行模式,形成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和长效机制。到2030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同时,推进秸秆还田利用。分区域、分作物推广翻埋、碎混、堆沤腐熟等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秸秆科学还田样板,加大秸秆生物菌剂、酶制剂等配套产品开发应用。推动秸秆离田利用。加快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鼓励专业化生产服务组织收储加工生产饲料产品,提升饲用价值和利用率。到203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8%以上。
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导报,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END -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