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万物生机盎然,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的广袤田野里,设施农业焕发着勃勃生机,一栋栋大棚集中连片,在阳光下闪耀着希望的光芒,棚内暖意融融、生机盎然,各类果蔬长势正旺,一幅产业兴旺的“大棚春耕图”正徐徐展开。近年来,师市依托农业资源,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培育壮大辣椒、草莓、羊肚菌、玉露香梨等特色种植产业项目,不断打造乡村振兴新业态。
4月18日,一二四团三连的羊肚菌遮阳温室大棚内,一朵朵羊肚菌争相破土而出,密密麻麻地布满菌垄,长势喜人,职工宋克良穿梭在菌垄间仔细检查菌包。
“目前,羊肚菌已经出土了,再过15天左右就可以采收。按现在的长势,一个棚销售额5万元应该没问题。”宋克良高兴地说。
宋克良有4座大棚,一直种植蔬菜。今年,在连队党支部的带领下,连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充分了解和分析种植羊肚菌的市场行情、技术、投入、销售等环节后,宋克良决定腾出两座大棚,种植羊肚菌。经过尝试,他发现,种植羊肚菌相比蔬菜要省事省时省劲。
“目前,出菇情况很好,亩产量约四百公斤。今年试种的两个棚,效益能超十万元。”宋克良说。
羊肚菌的种植条件较为苛刻,因属低温、高湿性真菌,温度需控制在18~20℃之间,湿度需保持在50%以上。对此,宋克良引进了配套加湿系统、自然通风系统、风机水帘降温系统等设备,有效破解传统农业季节制约,推动设施农业向科技化、高效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我们连队有二十多座大棚,比较适合发展菌菇产业。连队计划今年7月新建两个设施条件比较好的暖棚发展菌菇产业,加上林下种植仿野生菌菇,线上线下结合销售,助力职工增收。”一二四团三连党支部书记李晶晶说。
当日,走进一二八团十九连,一座座崭新的联栋钢架大棚拔地而起。干净整齐的钢结构不仅通风好,采光保暖也优于传统的大棚。一棵棵梨树在春日暖阳中积蓄着生长能量,宽阔的耕道上套种的辣椒苗已长出一拃高。
“今年摸索着套种了一批辣椒,每棚可收入两万多元。计划明年种植经济效益更好的林下作物,增加收入。”十九连职工张宝德说。
2024年10月,十九连采取“党建+”的方式,带领职工建成玉露香梨设施大棚36座。今年开春,为了缓解职工的压力,党支部引导职工在林下套种辣椒、草莓、折耳根等作物增加收入。
据了解,十九连玉露香梨设施大棚总投资720万元,职工自筹投入630万,参与职工数22人,除36座大棚进行玉露香梨种植外,另有2个小棚种植蔬菜、养殖拜城油鸡。
“我们引进的是4年的树苗,通过一年种树、二年零星挂果、三年实现丰产的计划,预计一个棚实现纯收入10万元,产值一年计划550万元。”十九连连长(挂职)张等等说。
近年来,第七师胡杨河市不断推进老旧大棚改造升级,立足实际,精准施策,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益、团场增活力、职工多元增收的新途径。目前,师市有各类设施大棚4660座,设施大棚面积达0.54万亩,实现产值超2亿元。如今,一座座充满希望的设施大棚在七师胡杨河市拔地而起,构成了产业振兴的新图景。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