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有幸采访到行业内一位做营销很出彩的老总,谈起了农机行业人员素质问题。该老总觉得这个问题十分有意思,就和笔者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沟通。
和大多数行业人士不同的是,当很多人认为中小企业或者作坊企业,所作所为是对行业的伤害,应该设立门槛,把这些企业挡在准入门外,甚至有业内同行和媒体诋毁他们的时候,这位老总说“我们应该敬佩这些中小企业”。
可能因为他们企业是做配套的,所接触的有很多中小企业,被行业诟病的“潍坊小老板”很多都是他的亲密战友。
从笔者和其沟通来看,并非和这些中小企业有业务往来,才有意去偏袒他们。
这位老总给出的理由很充足。他说,中国的农机还处于爬坡阶段,如果没有大批的中小企业作为支撑,中国的农机市场谁来满足?
“你很难想象,如果只有大企业存在的中国农机市场。”该老总告诉笔者。
此外,大家也都知道,农机行业利润微薄,很多人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在做农机,如果不是对这个行业热爱,不是想做一些贡献,他们去做别的生意不是更好的选择吗?
所以,这位老总是带着“崇拜和敬仰的态度”看待众多中小企业的。
他深有感触地向笔者表述:“或许我们都有几百万元,但有谁会义无反顾地拿出来,投入到农机行业呢?要知道,这些钱都是他们个人的。”
在这位老总看来,肯投入到农机行业的人,一定是对这个行业有情怀的人。
对此,该老总呼吁,要给众多的小企业、小老板们起码的尊重。同时,还要去鼓励他们,弘扬他们的精神。当然,他也希望,大企业要帮扶和支持小企业。
“当前或者此前一段时期,农机行业存在一些错乱,但这并非中小企业有意为之。”该老总直言不讳地告诉笔者,“堵不如疏。找到问题的根源,不管是用政策引导也好,用行政手段约束也罢,在这方面下功夫,才能够让中小企业步入正轨。”
听到此番论断,笔者也有几分汗颜。要知道,笔者此前对中小企业也是存在偏见的,虽然笔者一直不同意使用准入的方式把中小企业挡在门外。
曾经有一次,笔者在潍坊调研,有不少中小规模的拖拉机企业老板或者运营总经理告诉笔者,“大马拉小车”归根结底是“被赶上这条路的”。这句话很有深意,虽然很多人没有明说,但大家应该可以理解。
正如经济学家们所提到的一样,任何政策都会扭曲市场。当市场扭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纠正的不是市场,而是政策。只不过,在大多数时候,很少有人会认为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
好在,当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和谐,很多事情可以摆在桌面上,也可以正常推动和改进。这是很大的进步,也是农机行业可以看得见的光明。
也因此,很多中小企业抓住了新机遇,开拓了新局面。
几十年来,农机发展大势不可阻挡;十几年来,新兴企业取得了一席之地;最近几年,新锐企业不断成长。这不是中国农机的坎,恰好是中国农机的幸。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