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1日,继大豆,玉米,大面积收获完毕后,水稻收获及小麦播种也已基本完成,机收率接近100%,天津市“三秋”农机化生产落下帷幕,丰收在望变成了丰收在手。
“三秋”期间,全市累计投入各类农机具26000余台(套),其中玉米收获机5277台、水稻收割机1353台、播种机4587台、拖拉机8432台,培训机手、修理工965人,有效的保障了农机化生产顺利进行。
今年“三秋”农机化生产工作本着早谋划、早部署,精心组织安排的原则,积极开展农机化生产工作。
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筹划早。充分发挥农机化生产工作专班作用,全力做好“三秋”农机化生产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二是保障强。针对可能出现的疫情防控措施升级、机具供需紧张、灾害性天气多发等情况,修订完善农机化生产工作预案,组建10个农机铁军应急作业服务队,作为区域“三秋”农机化生产应急储备力量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三是服务实。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和节约粮食降低收获损失率放在突出位置,组织田间日活动,现场演示展示了17种新型智能、低碳环保农机装备。
四是动作快。结合气象部门的精准预报,今年较去年相比,提前一周完成了大面积的机收机播作业,并同步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处理,现除水稻秸秆正在加紧离田外,其余农作物秸秆基本处理完毕。
五是专项督。结合“国庆”“党的二十大”等敏感时期,成立了3个“三秋”农机化生产督导组,一体化开展农机生产、农机安全、秸秆综合利用督导。分片服务10个涉农区,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联合执法行动,全面排查农机安全重大事故隐患,为“三秋”生产顺利作业保驾护航。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