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大豆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农业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分享至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关于下达2023年农业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农质标函〔2023〕51号序号475,项目编号:NYB-23373),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大豆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程》标准的制定任务。本标准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业机械化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1/SC2)归口。

(二)制定背景

1. 项目目的

大豆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的粮饲兼用作物,大豆产业同时具有经济、政治和社会三重属性,对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21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1.26亿亩,总产量为1640 万吨。一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春大豆主产区,2021年我区大豆播种面积为893.21千公顷,约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的10.31%;产量为168.52万吨,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10.28%。2022年,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相关部署和要求,内蒙古自治区承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面积160万亩,实际播种面积163万亩,占全国示范推广面积的10.67%,为实现大豆玉米协同共生、一季双收、年际间交替轮作,有效解决玉米、大豆争地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我国大豆已基本实现机械化。2021年,大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87.04%,其中机收率为82.9%。各产区之间因地理条件、种植模式、机具使用等因素的影响,机收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国粮食机械化收获损失率约为1.5% ~5%,做得好的地区可以降到1.5%以下,但我国机收损失控制与农机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前期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资料,研究表明,通过改善作业条件、收获方式、调节机具性能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大豆机收损失率,提高大豆产量。

2021年11月1日,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在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环节推动节粮减损取得实效。2021年9月6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的通知》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务必抓紧抓实、抓出实效。农业农村部相关文件及《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为大豆机收减损提供政策支撑。

为贯彻落实2021年全国秋粮机收减损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精神和农业农村部有关文件要求,扎实有效推进秋粮机收减损工作,确保秋粮颗粒归仓,2021年7月和9月,内蒙古自治区先后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主要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方案》《关于落实落细全区秋粮机收减损有关工作的通知》,并将玉米、水稻、小麦、大豆机械化减损指导意见印发各地执行。方案明确,我区大豆机收减损工作目标为大豆联合收获机收损失率≤5%,分段收获机收综合损失率≤3%。自治区农机主管部门、技术推广机构有关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先后赴通辽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等盟市参加相关秋粮机收减损现场会,要求各地周密组织、注重宣贯、提升服务,从严从细落实机收减损工作要求。自治区成立由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先后18人次赴重点地区秋粮机收现场指导粮食机收减损、测试及安全生产等工作,全区出动近1200人次深入机收现场,开展机械保养维修、减损技能、安全生产等技术巡回指导,帮助农机手正确调整机具参数、及时排除故障、降低收获损失,确保各项减损措施落实到位。自治区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通过自上而下层层推进,有力推动全区农机系统秋粮机收减损组织动员工作。全区共印发机收减损手册1万余份、明白纸1.5万余张,培训专业农机手12833人次,秋收期间全区组织开展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67场次。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大豆的机收损失率为3.89%。大量的前期工作为大豆机收减损提供技术支撑。

良好的收获机械装备质量和性能是减少机收损失的基础。选取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收获机械,能够引导生产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提档升级。进一步优化割台、脱粒分离、清选能力,籽粒运输能力,能够切实提升机收减损性能。割道、行走路线、作业速度的选择,对于提高收割效率、防止堵塞、降低大豆含杂率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突发气象灾害造成粮食作物倒伏、土地泥泞、成熟期变化等情况以及“小散偏”地块条件,都是影响机收损失率的重要因素。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精神直接决定了收获作业质量,引导农户和机手因地制宜选择收获时机、合适机具和机收方式,千方百计避免增加损失。有条件的实时在线监测、做好指导服务等,对于降低机收损失,提高我区大豆产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制定《大豆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程》行业标准具有具有广泛的政支撑和技术基础。通过制定《大豆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程》来规范我国大豆机械化收获减损的技术要求,以保证大豆机械化收获减损增产和先进农艺技术实施效果。同时能够结合当前政策导向和工作重点指导大豆机收减损的技术要点,在前期全国粮食机收减损工作基础上,广泛推广标准的后续实施和应用。

2. 标准化对象简要情况

目前与大豆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相关的标准同类标准不多,主要有大豆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1项NY/T 3662-2020《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有内蒙古地方标准DB15/T 1975—2020《玉米机械收粒减损技术规程》,但是内容与技术规程要求不符,缺少大豆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程的行业标准。

(三)主要工作过程

1. 预研阶段

项目下达后,按照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及时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研究和制定了工作方案,初步确定了标准的编制大纲和计划安排,并按照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要求展开标准制定工作。

2. 起草阶段

(1)组建标准起草工作组

标准项目下达后,组织技术骨干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业务,了解标准化工作的相关规定并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工作组成立后,制定了工作计划,明确了内部分工及进度要求,责任落实到人。

(2)加快标准编制,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2023年4月-8月,工作组进行了大量资料收集和整理,通过广泛调查研究、查阅有关资料等方式,研究了大豆收获机的性能指标与试验方法,同时结合现行标准的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起草了标准修订初稿。

2023年9月-10月,工作组通过专家咨询、专题研讨等方式,对标准初稿进行了修改,广泛征求意见。根据修改情况,经起草工作组讨论确定机具检查和调试、确定收获期和收获方式、检查作业环境、试收、确定行走路线和作业速度、机具作业参数调整。并对标准编写格式和文稿质量进行了完善,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标准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根据标准项目任务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共有1人:赵晓风。

明确任务分工,赵晓风主持标准的制订工作,主要负责统筹协调,研究制定总体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包括前期资料收集,起草修订初稿,修改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研究处理征求意见情况,修改形成标准送审、报批材料等;吴鸣远、高云燕、周风林、王强、王靖主要对标准修订初稿、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进行技术审查,提出修改意见,协助起草标准审定材料;刘波、郭海杰主要负责查阅相关资料,对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研究论证。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编制原则

本标准编制中遵循了实用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原则。在实用性方面,标准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相关领域专家、基层农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以及种粮大户的意见,使制定的大豆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程与生产实际需求协调统一,使标准在生产实际应用中便于掌握、效果突出,易于农机手积极主动接受并应用。在科学性方面,标准的制定紧紧围绕大豆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程,紧密结合大豆机收作业生产实际,以规范操作流程、作业方法、技术要求为目标,依据多年多点试验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同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和生产实践验证,使制定的标准达到技术先进,生产可行,宜于操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规范性方面,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编写,确保标准内容规范性。

(二)标准主要内容

1. 范围

确立了大豆机械化收获减损程序,规定了确定收获期、收获方式与适宜机型、收获前准备、试收、收获作业、贮存等阶段的操作指示,描述了证明方法。

本标准适应于大豆机械化收获减损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在起草过程中,充分吸收了现行相关国标和行标,引用了以下标准。

GB 16151.12-2008 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第12部分:谷物联合收割机

NY/T 738-2020 大豆联合收割机 作业质量

NY/T 3662-2020 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JB/T 11912  大豆联合收割机

3. 术语和定义

联合收获

用联合收割机在田间一次完成收割、脱粒、分离、清选等作业的方法。

分段收获

用割晒机将植株割倒铺放,晾晒后用安装拾禾器的联合收获机拾禾脱粒的一种收获方法。

4. 技术程序

明确了大豆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包括确定收获期、收获方式与适宜机型、收获前准备、试收、收获作业及贮存7个阶段。

5.收获期确定

标准中明确了正常收获期大豆成熟特点,以及倒伏、过湿地块的特殊地块大豆收获期。

6.适宜机型选择

标准中对收获大豆籽粒、倒伏大豆、过湿地块大豆相对应的机型选择以及行距匹配要求进行了规定。

7.收获前准备

标准中明确了如何机具保养调试,机手准备、作物调查等事项,明确了田块作业通行条件,提前制定计划,有积水的要提前排水,以大豆收获机能进地为原则。

8.试收

标准中明确了如何查看试收的地块、作业效果检查、以及如何调整割台、脱粒分离系统、清选系统、籽粒输送工作参数。

9.收获作业

标准中明确了行走路线选择的三个步骤,合理选择作业速度的三个步骤、如何确定作业幅宽或收获行数,以及规范驾驶作业操作要点。

10.储存

明确了大豆储存的方式以及技术要点。

11.证实方法

标准中明确了大豆联合收获作业质量应符合NY/T 738-2020的规定。明确了分段收获方面的要求。

通过制定《大豆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程》标准,有助于在不同生产区域、产业主体之间统一全程机械化收获技术模式,形成比较完备的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指导和培训农民机手规范收获、减损作业,促进大豆机械化收获环节节粮减损,同时指导各地结合不同产区生产实际,优化生产模式,形成标准化种植、轻简化作业的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和作业规范,促进大豆产业增产与减损并行。

四、与国际、国外对比情况

本标准紧密结合我国大豆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发展现状,未开展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的技术对比。

本标准为国内自主研制,不涉及采用国际或国外标准的情况,且不涉及引用、参考国际国外标准情况。

五、与有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相关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不存在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冲突或矛盾。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参考大豆收获机作业质量相关标准和农机推广鉴定大纲,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与现行相关标准和大纲之间在技术指标方面的一致性或协调性。在术语定义方面,尽可能的引用已有的表述。在具体的要求和规范方面,对于已有相关标准规定的内容,均规定按已有的相关标准执行。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七、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建议本标准作为推荐性农业行业标准发布实施。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本标准是对大豆机械化生产中收获、贮存等环节的减损技术进行规定的技术标准,是行业需要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是行业急需的标准。企业研发相关技术产品时,可以本标准中技术标准要求为基础;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测时,可依据本标准中的试验方法对产品进行验证;管理机构可依据本标准对产品进行准入或管理。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大豆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程》标准起草工作组

                              2023年10月18日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青岛市:对部分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进行优化调整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24小时
36104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