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一大早,草莓园种植工人张勇就醒了。前一夜的雷雨交加,让他放心不下公司的100多亩草莓。
采摘工人在棚内摘草莓
走进大棚,张勇的悬着的心算是放下了:虽然大棚排水沟有雨水渗入,但因为提前清理沟渠,这一场降雨并没有影响到草莓苗根部。
泥土松软,走着容易打滑,张勇拿起铁锹将淤泥与积水铲出棚外,两个小时后,棚内一切恢复如常。
当天上午,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农业农村局蔬菜办主任、高级农艺师郑彬来到江夏区金口街武汉金水绿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告诉种植工人张勇:“应对即将到来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脚步一定要勤快些,及时清沟排渍、压紧棚膜,特别是这几天如果看到塑料薄膜破损,一定要及时修补,以免被风越撕越大,造成损失。”
郑彬(右)查看大棚内草莓长势
风吹得草莓大棚的塑料薄膜沙沙作响,站在大棚内却没有室外那般湿冷。记者看到,每个大棚内都有两层支架、两层塑料薄膜,郑彬介绍,这是给草莓穿上的多层“保暖衣”,“如果气温过低,草莓植株就会进入休眠期,目前正处于挂果期间,大棚内的温度不能低于零下4度”。
“一定、一定要及时加固大棚,防止大棚垮塌。”郑彬再三叮嘱张勇。像上一场雨雪天气来临前一样,张勇打足了提前量。大棚内,每隔2.5米的间距,他就竖起了一根高3.5米的竹竿,支撑起原先的骨架。如果气温再降低,公司则会立即购买木炭在火盆内燃烧,保持棚内温度。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取暖器用于大棚保温,到时候也会打开滑轮设施及时清扫顶棚积雪。”当天,在位于江夏区郑店街的湖北丛霖农业生态有限责任公司里,董事长金一凤告诉郑彬,上一轮雨雪天气公司未受影响,这次同样做了万全的准备。
“还是要保持警惕,如果有需要可以联系无人机公司在大棚顶端喷洒融雪剂。”郑彬说,连栋大棚如果发生倒塌,则容易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造成连片损失。如果遇到积雪过多这样的紧急时刻,一定要果断使用镰刀破膜保骨架。
说完,郑彬就掏出手机,向金一凤推荐了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前天公布的28家农用无人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名单,“科学御寒要讲究方式方法,雨雪天气后也不能放松,种植的蔬菜要追施提苗肥,喷洒防病药剂,及时补充营养”。
该公司连栋大棚占地50亩,简易棚占地760亩,种植有菜薹、小白菜、苕尖等千余亩蔬菜。“公司每年都会让40多名工人专门花费一个半月修补加固大棚,在雨雪天气到来时,保护设施大棚不受损毁。”金一凤说,最近市、区两级农业农村局都会通过微信群、电话、上门服务等方式告诉企业如何科学防灾。
农技专家指导水产养殖户做好鱼池温度监测工作
江夏区是全市蔬菜种植大区,全区常年蔬菜播种面积54万亩,年产量178万吨,蔬菜不仅满足全市,还供应到北上广等区域。本轮寒潮来袭,江夏区农业农村局成立5个工作指导组,按照露地蔬菜、油菜、小麦、设施农业、果园、茶园、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类别,及时组织农技人员分片进行指导,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守好市民“菜篮子”。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