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宁波钵苗和农机技术双赋能,“一地三熟”增收45%

分享至

浙江省宁波地区受气候影响,以往一年最多种两季水稻,为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宁波市镇海区以农业“双强”为契机,采用先进的农机具进行钵苗育插秧,尝试“麦-稻-稻”一地三熟种植模式,日前取得技术突破。

在保证双季稻产量前提下,通过钵苗技术和先进农机双赋能,又增一季小麦收成,实现45%的增收,开创全市先河。


小麦收割后还能种早稻和晚稻

6月18日,在宁波市镇海繁蓉粮油生态农场,一望无垠的稻田里,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这些秧苗是5月中旬刚刚移栽的。作为“麦-稻-稻”三熟制种植试验田,今年取得小麦高产,亩产400多公斤。

该农场在市、区两级农机部门指导下,以宁波市农艺农机融合项目为依托,首次引进了钵苗技术、钵(毯)苗全自动播种流水线、智能育秧中心生产线总线数字化控制系统等,并实现了育供秧环节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智能化。

“按宁波的气候特点,早稻插秧一般在4月底-5月初。传统种植上,如果冬季种了小麦,早稻就来不及种了,但钵苗技术搭配适用农机解决了这个问题。”该农场负责人郑荣希说。

相比传统水稻种植,钵苗技术在育秧阶段就采用了全新的机器和技术,育秧期秧龄拉长至45天。种植出的水稻根系独立,成活率高、缓苗期短。该技术育秧期比毯苗长10天以上,也就是它在棚里待的时间更长,使得移栽期延后,为小麦生长和收割留出了时间。而钵苗本身苗壮、插种不伤根的特性,使得其生长速度较快,能追回时间差。

“我们的早稻在7月底收割,晚稻在8月初抢种,选择产量高、抗性好的品种。”镇海区农业机械化管理站副站长徐雪军说,“一开始我们心里也没底,但进行试验后发现,这样的技术是可以实现的,并且效益还挺不错。”

“一地三熟”提升种粮效益45%

如何让有限的粮田创造更高的产量,是农业农村部门一直在研究的课题。徐雪军向记者介绍,他们于2022年开始启动“麦-稻-稻”三熟制种植模式的研究和试验。

“我们一开始到台州温岭、杭州富阳、江苏常州等地考察,学习借鉴了当地的种植方式、机械设备等技术,但因为地理气候的不同,并无可直接借鉴的经验,为此我们进行了大量试验,以找到适合本地的技术模式。”徐雪军说,宁波冬天气温相对较冷,小麦采收期难以提前,为了能够种上早稻,只能采取技术融合。在品种上,选择了抗逆性强的早熟品种“甬灿15”;在育秧上,采用全新的育秧流水线;在种植上,采用钵苗水稻移栽机种植。

通过技术运用,小麦+早稻+晚稻试种取得突破性成效。小麦每亩产400多公斤,早稻亩产450多公斤,晚稻亩产则达到了500多公斤,收成不输单双季稻。

“同样的一块地,原来只能种双季稻,现在又增加了一季,亩产和效益都实现了丰收。亩产增收达到45%以上,亩均年净利润增收达400多元。”郑荣希笑着说,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政策兜底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

“通过良种良法、科技赋能和新型农机具加持,实现了农艺农机融合,使宁波也能够成功实现‘一地三熟’,这对宁波市粮食增产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宁波市农机畜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地助力三熟种植模式,市、区两级农机管理部门全力做好政策扶持相关工作,对种粮大户采购钵苗移栽机等农机购置,补贴额度各级累加最高可达采购成本的80%,从而最大程度减轻农民负担。

接下来,镇海区在已有的试验面积基础上,将继续推进“一地三熟”种植技术。目前“麦-稻-稻”种植面积已达1500亩。随着技术和设施设备的进一步投入,这一创新成果也将惠及全市,为宁波市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保靖召开2024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暨培训会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化信息网
3396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