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农机市场:业态重构 集聚明显

分享至

上半年,农机市场继续保持阶段性增幅态势。大中拖、小麦收、水稻收等主机产品继续保持不同幅度的增长态势。由于行业内卷加剧、产品竞争加剧,市场整体呈现出强者恒强的效应,多数农机企业、经销渠道纷纷感受到多重多维的竞争压力,进入到竞争更加激烈的新阶段。

一、行业发展多维多变

今年以来农机产业、农机企业、农机产品均呈现出阶段性震荡起伏的态势。制造优势逐步向头部企业、优秀经销商汇聚,驱动产业发展、市场营销同步进入中高端、高品质、敏捷化、数字化发展。

一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高品质产品发展步伐加快,大中型拖拉机、收获机械、农机具等产业不断突破,动力换挡拖拉机、无级变速拖拉机、大喂入量收获机械、精量播种机、复合型智能化联合整地机等高端产品已经实现了批量供给,中国农机产业逐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二是企业结构调整。从农机企业看,头部企业产品销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腰部企业产品销量涨少降多,个别企业海外市场开拓获得大单。尾部企业产品销量普遍则是降声一片、经营困难。从经销渠道看,只有10%左右的经销商实现了盈利。上半年,大中拖、小麦收、水稻收整体保持同比增长态势,据不完全统计,部分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0%、30%、50%左右。

三是产品结构调整。短板农机装备取得突破,高端智能产品、丘陵山区产品等短板机具不断推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跨越。大中拖、水稻收、小麦收呈现出大型产品增长看好、中小型产品增长乏力的态势。100马力以上拖拉机、6kg/s喂入量水稻收、10kg/s喂入量小麦收均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低端低质低效产品正在持续退出市场。

四是市场结构调整。当前,市场整体处于阶段性恢复性增长期,区域市场冷热不均、泾渭分明。传统主销区域东北部分市场、冬麦区等已经实现了恢复性增长,相对于其他弱恢复区域,部分区域国四主导产品同比增长50%以上,后续市场值得期待。

五是用户需求结构调整。农机用户群发生变化。据不完全统计,种植专业户、农机合作社等逐步成为市场购买主体,市场需求占比接近70%。个人购机用户需求比例不到30%.用户需求转向品牌声誉度高,品质和服务能力较好的企业。60%的用户购买方式趋向线上购物、线上交易方式。

二、市场变局扑朔迷离

对多数企业而言,今年的市场如同一个迷宫。说市场低迷,整体市场呈现出恢复性增长,头部企业、经销商销量大幅增长。说市场增长,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机企业、经销商确实销量、利润下滑。多数农机企业、流通渠道正在分析、研判市场,争取尽快走出竞争迷宫。

一是从竞争的表象看,价格竞争仍是主旋律。多家企业采取折扣折让、延长三包期等多种促销方式,强调一定周期内全程保价。有的企业推出大额补贴和限时抽奖活动。有的企业和竞争对手价格竞争陷入胶着状态,只要对方售价比自己低,就把产品价格降得比对方更低。

二是从竞争的起因看,主要是降低库存、提升增量。面对年度经营任务和堆积如山的库存,部分企业不得不加入到一轮轮价格战之中,就是这样也很难取得相应的销量目标。企业制造不得不经常陷入减产、停滞状态。一些腰尾部企业产品销量大幅下滑,难以有效提升。有些企业由于过度价格促销,不惜以降低产品品质为代价,造成产品质量、售后问题频发,陷入新的竞争漩涡。有的企业采取服务费包干的措施,经销商因产品质量及维修费用过高,有时会导致销售亏本以及用户退车、投诉、索赔等现象。

三是从竞争的内在看,部分企业主要是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偏弱。销量好的企业主要支撑就是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一些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销售的越多,后续需要解决问题的任务就越重。服务能力难以解决产品问题根源,企业品牌价值降低,难以胜任新一轮竞争。优势企业销售人员占比15%左右。多数企业因销售人员不足,连主销区域市场管理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却被要求大力开拓薄弱区域销量,进一步造成资源分散,形成主销区域、薄弱区域的“跷跷板”现象。

现实中,面对竞争对手挑起的以价格战为主频繁施压和步步紧逼策略,由于不了解竞争对手策略及目的,多数企业不得不仓促应对、被动响应,陷入复杂的竞争迷宫之中。站在第三者视野,可以从一些经典的竞争案例看出,少数企业为拓展薄弱市场空间,采取游击战的措施,在竞争对手主力机型销售区域投放一些让利产品抢夺市场空间,对方实施价格跟进后,又采取了相应的产品体验式促销,后来即使竞争对手看出端倪被动应对,市场竞争已经失去先机。实力较强的企业为取得增量市场竞争优势,便在主销区域采取运动战的经营策略,反复在市场进行以产品为主的产品巡展、产品体验和田间日活动,提升用户的认知度和倾向性。传统目标市场更是企业间综合实力的较量,头部企业采取阵地战的竞争策略,采取产品、价格、服务等一揽子竞争策略对现有竞争者及潜在竞争者设置竞争门槛,腰尾部企业要想获得期待的竞争地位,必须在未知的目标中付出更大的努力。

三、重构未来发展优势

未来市场,机遇和挑战并存。农机行业已经到了越发内卷的2024年节点。多位专家研判,下半年机遇会大于挑战,市场表现会好于上半年。行业优胜劣汰提速,任何一家做的好的农机企业、经销商都有可能从市场中脱颖而出。

一是做好品牌管理工作。加强品牌的定位、传播与维护,叫响自身品牌。实施精准的市场定位、细分,研究客户需求的变化并不断运用差异化、个性化、满誉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多维度用户需求,以最快的速度调整战略来适应变化的环境并最终占领市场,在重塑品牌声誉度的同时实现产品增量的目标。

二是做好技术引领。聚焦前沿领域和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加强高端产品研发、高端智能装备投入。打造“独门绝技”“硬核科技”,努力在新领域新赛道脱颖而出。注重融通发展,深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加强资源共享、场景开放、协同创新,与供应链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把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落实到产业发展上。

三是推进品质突围。充分运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加快制造领域薄弱环节升级,打造出能够推动自身中长期发展的核心制造价值链。坚持品质领先,对标国内外领先企业产品标准,不断优化产品功能、性能、质量、可靠性和适应性,全面提升产品经营价值,持续提升比竞争对手提供更能超越用户价值诉求与体验目标。流通渠道尽量优选产品品质好的企业合作,尽快形成自身产品价值传递能力。

四是创新营销模式。推进线上线下营销高度协同,加快推进营销链优化、布局,根据自身特点,融入头条系、阿里系、腾讯系、百度系平台,运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载体密集覆盖式做好企业产品、形象宣传及线上销售。全面提升企业营销水平。开展细分化定制、定向式营销、在线支持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主动把握客户新的需求。优化整个生态链的服务。打造出覆盖产品销售范围、作业区域的服务网络,满足应时服务需求。

五是坚持人才引领。着力打造与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相匹配的多层次、高素质人才队伍。利用国内外猎头资源,构建全球化引才引智招聘体系,重点引进高素质研发团队或学科带头人。立足前瞻、卡脖子核心技术研发及制造、营销等所需人才队伍状况,建立健全与国内外劳动力市场价位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发挥才智、体现价值,避免因企业文化、决策因素、机制、制度等存在不足或缺陷所产生的企业专家、优秀员工难以发挥价值的现象。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时光队长ai
2024-08-08 11:57:49

可能竞争的维度和市场的格局 一直在变

发帖
小辣椒不跳舞
2024-08-08 11:20:46

干实体经济的 都怕库存积压

发帖
风景2
2024-08-08 11:02:15

可能还有想赚最后一波钱就退场~

发帖
地-球-哥
2024-08-08 10:25:13

行业的优胜劣汰 还是先保证好农业生产的顺利和稳定

发帖
阅读下一篇

如东:扎实推进无牌证农机规范化管理 拧紧农机安全生产“安全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情
72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