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黄,秋收忙!眼下,江苏省南京市约130万亩水稻迎来收获季,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里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粉碎稻秆等一气呵成,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热闹忙碌的丰收景象。农机隆隆“闹”秋收的背后,正是南京市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重要位置,坚守“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良种配良法,“金陵味稻”香飘四方
10月23日上午,连续数日阴雨天气后终于放晴,浦口兰花塘高标准农田内,种粮大户邵立昌正带领工人们准备收割水稻,“趁着天气晴好,要抓紧抢收。”
趁着工人检查机器,邵立昌走到一片稻田旁掐了一个稻穗,用手指轻轻一搓稻壳,随即笑道:“目前收割的是籼稻,而这片是粳稻,你看,颗颗饱满紧实,马上也能收割了。”
今年邵立昌所在的合作社在兰花塘种植水稻面积达4200多亩,除了籼稻之外,一半面积种植“南粳46”,其中1000亩按照“金陵味稻”的“六统一”要求种植。
“金陵味稻”是南京市优良食味稻米产业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对南京优良食味稻米种植、加工、市场等进行标准化、订单化和品牌化整合,实施“品种、标准、投入品、收储、加工、品牌”六统一,对稻谷质量有严格要求。
“‘南粳46’生长周期相对较长,所以一般卖稻谷的小农户不愿意种。但‘南粳46’大米食味值能到85左右,去年合作社检测甚至达到87,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粳米标准,加上合作社直接生产大米销售,收益要比普通品种高一些,所以大家愿意种。”邵立昌告诉记者,食味值可以反映稻米口感和品质,数值越高,米饭越好吃。
粮食生产不仅要追求产量,还要注重品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优质高效”贯穿于优质稻米产业链的各环节全过程,推进从种到收“四新”成果全覆盖,目前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的南粳46、宁香粳9号等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此外,南京还加强哈茨木霉菌、生态型犁耕深翻、缓混一次性施肥等绿色技术普及,稻米品质逐年趋好。
据了解,从2021年起,我市大力推进稻米全产业链建设,打造以“金陵味稻”为代表的优良食味稻米产业区域公用品牌。经过3年多发展,“金陵味稻”在自身品牌建设、助农丰产增收、带动产业链发展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全市优质稻米一二三产总产值也由2020年的34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58亿元。
良田配良机,机械助阵颗粒归仓
“还是机械收割快啊,今天就能把剩下的籼稻全部收完。”23日下午,看着稻田里轰轰作响的收割机,南京市六合区立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立友满脸轻松,一点也没有传统秋收时节紧张忙碌的样子。
张立友说,秋收不像以前,现在基本全由机械搞定,本月初合作社又购买了两台收割机,这样可以同时出动八台收割机作业,水稻收割效率更高了。“大田里一台收割机每小时能收八九亩,小田里每小时也能收割五六亩,如果靠人工,累死累活一天也就能收割一亩多地。”张立友介绍。
说话间,一台收割机的谷仓已满,随即行驶到田边,稻田旁公路上正停着一辆运粮车,收割机打开仓门,金灿灿的稻谷流入运粮车厢。“大型收割机能下田,运粮车直接开到地头,这背后可多亏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功劳。”张立友感慨道,自己种植的3200多亩田地,基本全是高标准农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特别适合机械化作业。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南京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目前,南京域内18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30多万亩,占比达73.8%。
两三分钟后,运粮车厢已满,司机发动车辆赶往合作社的烘干中心。张立友表示,合作社拥有6台烘干机,日烘干能力可达近百吨,这些稻谷将直接送入烘干机进行烘干,24小时后就可以直接入库。
农机是秋收时的“主角”,不仅为抢抓农时赢得关键时间,更让损耗降到了最低。目前南京稻麦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8%以上,全市主要粮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机收减损已成为南京降低农业生产损耗、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举措。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南京市今年秋收季已投入各类型联合收割机近2000台、烘干机1000多台,作业机具保障有力。
蹚出新“稻”路,综合种养助农增收
秋收时节,高淳区秋亚家庭农场主人孔秋娣除了要收割水稻,还能收获稻田里的“稻田鸭”。
今年孔秋娣的“稻鸭共作”模式又获成功。自2013年起,秋亚家庭农场开始探索“稻鸭共作”种养模式。起初种养面积只有180亩,选取水稻品种为“南粳46”,稻鸭选取建湖麻鸭,按照每亩15只的规模进行放养,如今种养面积已经扩大到570多亩。
“水稻才开始陆续收割,而稻田里的鸭子已经销售了三四千只,每只能卖到130多元。”孔秋娣笑呵呵地介绍说,现在稻田里只剩下最后一批鸭子了,销售已接近尾声。
在孔秋娣看来,“稻鸭共作”是一种有机环保的绿色生态模式,鸭子是杂食性动物,可以吃掉田间杂草和害虫,鸭粪还能为土壤增肥,这样一来,避免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种出来的水稻品质好、营养价值高,“普通农场开展‘稻鸭共作’,能够减少一半以上的农药和化肥用量。”
据悉,秋亚农场的大米还通过了有机认证,平均能卖到每500克16元以上。粗略统计,有机水稻加上稻田鸭,孔秋娣一亩稻田收入至少能达到9200元。
同孔秋娣类似,位于浦口的南京福联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乃兵多年来也在探索“稻鸭共养”,摸索出一条“一田多收”的新“稻”路。与孔秋娣不同的是,许乃兵还尝试了200多亩的“稻鳖共养”模式。
许乃兵介绍,他们从2019年起开始水稻和甲鱼综合种养,甲鱼选用品种为中华鳖,每亩投放10只。“甲鱼在稻田自然环境里生长,以虫为食,养殖过程中不做人工投喂、施药干预,养出来的甲鱼更加鲜美、肉质更好,目前市场价为每斤130元—150元。”许乃兵说。
不论是稻鸭还是稻鳖,水稻综合种养已成为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巧妙结合的生态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在这个秋收季节为农民带来更丰厚收益。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已达5.5万多亩,其中稻虾模式3.3万多亩、稻鸭模式2万多亩,以及少量稻鳝、稻鳖等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良好效益,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