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朝黄土”到“看屏种地”,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在科技的赋能下,农业变得“酷炫”又富有想象力。2023年,湖南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5%,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3.46%,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11月23日—29日,中宣部组织开展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南主题采访活动。记者随采访团队深入长沙、岳阳、娄底、衡阳、郴州、益阳、常德等地,实地调研湖南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做法、探索和经验。
种业蝶变,快慢相宜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科技创新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征程。
按下“快进键”,科技合力赋“动能”。岳麓山实验室是湖南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振兴发展战略需求,瞄准打造种业创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而建设的“四大实验室”之一,今年正式竣工。
过去,常规水稻杂交育种,要历经多代反复回交、筛选,耗时七八年才可能育出相对抗病品种。但在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借助先进基因编辑工具,精准定位、改写影响作物产量、抗病性的基因片段。杂交水稻在国内每年推广面积达2亿亩,在海外推广每年也达1亿亩左右。
数据背后,看到的不仅是杂交水稻高产优势带来的直接效益,更是科技创新力量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释放出的巨大潜能。
“慢工”出细活,深耕厚植蓄“势能”。去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岳麓山实验室主任邹学校指导下,湖南完成全国首款辣椒液相芯片研发,为辣椒精准育种提供“利器”。邹学校院士团队骨干、岳麓山实验室蔬菜品种创制中心团队骨干胡博文介绍,“辣椒育种芯片的开发,可对上千份辣椒种质进行基因型鉴定,进而完成辣椒分子设计育种。这已经是辣椒育种上很大的一步跨越了。”辣椒育种芯片的开发使用,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对提升我国辣椒生物育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赋能下,种子研发环节看似被按下“快进键”,但本质上,科技只是助力看清种子微观世界的“放大镜”,最终是否结出、何时结出科研“硕果”,需要科研人员稳扎稳打,在一次次试验探索中总结,从基础研究加固理论大厦,到应用环节紧密衔接产业需求。
目前,岳麓山实验室依托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和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水平科技人才,整合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39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是湖南省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方面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智慧农业,颠覆想象
善用科技的力量,湖南在努力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的边界。
装上智能装备,助力农业实现更加绿色、更加科学的发展。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短短15秒钟,用激光诱导石墨烯印刷方式打印出的6个传感器电极就做好了。这是给农作物“穿戴”的便携式传感器,它置于植物表面,通过连接到便携式电化学工作站,便可实时采集植物中的农药、重金属浓度来进行检测,借此可以判断植物的健康状况。
农业基础设施实现精细化管理,从传统的“看天吃饭”转向标准化生产。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灌溉系统为明渠设计,数字化改造时为每块田布设智能闸门,结合中联精准灌溉算法,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自动灌排。片区还遍布农业气象站、虫情测报灯、苗情监测摄像头、遥感无人机与机巢等智能物联网设备。24小时在岗的“农田保姆”,为水稻提供全生长期“呵护”。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化与农业生产“跨界组合”,不断释放农业生产活力。在益阳桃江大队长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桃江县共享农机服务平台。过去,农机资源调配中经常出现“空地无机,空机无地”的问题,有了数字化的农业服务平台后,像“打网约车一样找收割机”。有需求的农户直接在平台下单,平台将任务分发到服务站点,农机效率得到提升。
让农机越做越小,让“触角”越来越长。郴州农夫机电有限责任公司首创轻型履带拖拉机,其橡胶履带相比钢铁履带重量大幅降低,能保护水田土壤;在小型履带式拖拉机上应用差速转向技术,可原地转向,适应丘陵山区地块小、作业空间狭窄的特点;国内首创液压无级变速箱,最大爬坡角度超25度,可轻松翻山越岭,解决了当地水田机械化作业的难题。
近年来,湖南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立足南方农业生产特点和丘陵山区特色,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农机高地加速崛起。目前,湖南规模农机企业达150多家,主营收入282亿元,占全国十分之一。
沃野平畴,上下求索
作为农业大省,湖南自古被誉为“九州粮仓”“鱼米之乡”,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深厚。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勉励湖南“要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快种业、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湖南赋予重要使命、寄予殷切期望。近年来,湖南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持续打造种业创新和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创新高地,加速推动湖南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湖南杂交水稻实现连续5轮高产跃升,单季亩产突破1200公斤。国家首批审定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中湖南省有8个。油菜籽品种“湘油228”亩产达201.9公斤,生育期缩短至150天—180天以内。开发了首款适用于湘猪等地方猪的液相育种芯片。
科研创新体系较为完善。湖南在全国率先推进“大农科院”管理体制改革,明确科研主体责任分工,促进创新资源集聚,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创新平台建设富有成效。湖南投入100亿元高水平建成和运营岳麓山实验室,支持开展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深入开展。湖南研究出台《“十五五”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聚焦农业新品种培育、农机装备研制等8个领域开展攻关,解决制约湖南农业产业发展焦点堵点痛点重大技术难题。
但整体来看,湖南农业仍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走好“提质路”,仍需在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上持续用力。要回答好“谁来种地”这个时代之问,湖南在“上下求索”中找准“科技创新”关键词,在“因地制宜”中谋求“农业强省”之策。下一步,湖南将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努力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式发展。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