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南京:告别传统种菜模式,播种、采收等环节均实现机械化

分享至

连日来,随着气温回升,江苏省南京市蔬菜生产进入“忙碌模式”。你印象中的蔬菜生产是什么样子?成群的菜农、成垄的菜畦,抑或是弯腰弓背辛勤劳作的形象?然而,在位于六合区龙池街道的南京荣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新农业)种植基地,这些场景都很难见到,只有寥寥数人和机械不停作业。

告别传统“人海战术”,荣新农业有啥“新打法”?日前,记者前往现场进行探访。

动力之变:流水线播种,百亩菜地仅需5人打理

“坐”着传送带,黑褐色的基质“跳”进形似料斗的装土机内,一个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种植槽已在装土机下等待。随着装土机前后晃动,基质铺满种植槽,随后,满载基质的种植槽“坐”着传送带来到播种机下方,播种机“识别”后开始转动,均匀地播撒蔬菜种子……早晨7时30分,工作人员周步红走进基地,轻点遥控器,各台机械被“唤醒”,进入“工作模式”,一场播种作业拉开帷幕。

“这些机械都是我们量身定制的,共同组成了一条自动播种生产线。”荣新农业相关负责人张华告诉记者,不同于很多菜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公司播种、采收等环节均实现机械化,一条生产线每天8小时流水作业,能够满足100亩叶菜的种植要求,只需5个人辅助打理即可,用工数量不到传统种植的十分之一。

种子落入种植槽后如何下地?记者看到,一个个种植槽鱼贯而出,在钢架上“排排坐”,周步红一番操控后,一辆搬运车沿着轨道匀速来到钢架前,“双臂”稳稳地抬起种植槽,缓缓向菜地“走”去。

模式之变:种子“不落地”,全年可长5至6茬

跟着搬运车的“脚步”,记者走进菜地后发现了一件稀奇事:土地里长的不是蔬菜,而是一排排种植槽。“种子不落地,就在种植槽里扎根、生长。”张华说,蔬菜无论是“渴”了还是需要“进补”,工人只要打开阀门,水肥一体化设备就会精准“投喂”。

蔬菜为啥“安家”种植槽?六合区农业农村局农药管理科负责人胡娟告诉记者,传统种植模式下,同类或同科蔬菜所需养分、所得病虫害相似或相同,且病虫害容易通过土壤传播,因此菜农不会选择重茬连作。荣新农业创新槽式基质栽培模式,有效降低了土传病虫害与连作障碍,同类或同科蔬菜可在同一片土地上一茬接着一茬长。

记者看到,前期种下去的上海青、奶白菜根深叶肥、绿意盎然、整齐划一。据了解,自成立以来,荣新农业就以种植上海青和奶白菜等叶菜为主。“一年下来,我们可种5至6茬。”公司首席专家顾问严少华介绍,以上海青为例,一茬亩产3500公斤到5000公斤,年产量达1.75万公斤—2.5万公斤甚至更高,效益可观。

生态之变:菜根也回收,“变身”有机肥

上海青或奶白菜长大后,搬运车将之与种植槽一起搬到自动采收生产线上;种植槽“坐”着传送带滚滚向前,严阵以待的收割机“眼疾手快”,齐根切掉青菜后给它“放行”;种植槽继续前行,很快被机械抓起、举高、倾翻,抖落出其中的基质和菜根……在“叶菜工厂”荣新农业,这一幕时常上演。

“基质和菜根不是弃置不顾,都会回收再利用。”张华指着“接纳”它们的机器介绍,“这是筛分机,含菜根基质进入其中后,筛出的基质通过灭菌消杀并添加营养元素后可循环使用,能够显著降低种植成本。”

往往被当作废弃物随意抛弃的菜根到底有啥用?看到记者疑惑不解,张华带领记者走进公司的“堆场”。在一堆堆基质旁,一个由菜根、青菜的黄叶等堆积起来的“料堆”格外引人瞩目。“坚持环境友好,我们对其进行堆肥处理,菜根、青菜的黄叶等经自然发酵后转化为有机肥搅拌至基质中,为蔬菜种子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真正把田间废弃物变成‘绿色财富’。”张华说。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永靖农机中心开展春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化信息网
6843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