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的小船在塘口缓缓行进,尾部喷洒的消毒液体对有害藻类进行定向处理;小鱼苗在智能温控圆池里畅快遨游,系统定时定量旋转式风送投喂饵食,让它们快快长大;鲈鱼自动化初加工流水线上,去鳞机一分钟处理20条活鱼,经过12道工序后即可进入大众视野……日前,江苏南京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联合浦口区农业农村局举办全市水产养殖机械化智能化现场会,通过现场演示、技术讲解与经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示了水产养殖领域的机械化、智能化装备与技术成果。
如今,我市水产养殖业不断升级,依托数字化智能设备,创新水产养殖模式,让鱼塘里更有科技范,让生产变得越来越“聪明”,让水产养殖产业跑出“加速度”。截至目前,我市水产养殖机械化率约达75%。
新装备机械化,养殖变得更智能
近日,浦口区南京通威智慧渔业园内碧波荡漾、春意盎然,在养殖区塘口水面上,一艘无人驾驶的小船引起现场众人围观。小船长约2米、宽约1米,底部船身呈蓝色,上部船料仓为白色,行进中,小船尾部一处装置喷洒出消毒液体,均匀落入水中。
“我们研发的智能消杀船集施药、巡塘、水质监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降低水产养殖人工成本、水产品发病率等。”江苏叁拾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卫民告诉记者,渔业养殖中需要根据不同生长周期进行消毒,从而清除水体中的有害生物,目前渔业养殖消毒主要通过人工抛洒和无人机喷洒,其中人工抛洒的工作效率和药物利用率低;无人机则需要稳定的天气,装载量也有限,而智能消杀船直接在水面作业,工作效率高、喷洒更均匀,实现智能化无人作业。
养殖水质、违禁药物残留检测等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水质药物残留检测通常由专业技术人员在养殖水域取样后,将样本带到实验室进行检测。而在当天推进会上,一个类似电饭煲的便携式检测仪器打破了人们对水质药物残留检测的传统印象。
这个整体呈橘黄色的天基北斗水产品兽药残留检测仪可以随身携带,检测时,直接将其放入水中,在手机上下达指令后,仪器就会自动开始工作,检测结果自动上传到系统后台,最快10分钟出检测结果。
新系统更智慧,养殖模式在创新
在南京通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化循环水育苗车间,24个6米标准化育苗池里,黑色的鲈鱼苗在水中游来游去,一旁的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仪实时监测氨氮、pH值、COD等数据,自动化程序控制实现取样、标定、检测、清洁。全封闭式水处理系统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净化和紫外线杀菌三级处理,实现水体循环利用率达95%以上,为9万尾鱼苗提供良好生存环境。配合智能温控与投喂系统,鲈鱼苗种成活率提升至90%以上。
该企业养殖技术负责人茅海成告诉记者,企业整体升级水产养殖模式,去年底建成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在2244平方米区域建设10条玻璃钢水槽,单槽可养殖1.5万—2万公斤成鱼。通过水槽内循环水流模拟自然生态,实现高密度养殖与尾水净化同步运行。配套的推水、集污、增氧、自动投料系统,污物通过吸污泵提至岸上一体化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达标后回用或者排放,有效解决养殖污染问题。
不远处的南京简诺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筐筐活鱼被送入鲈鱼自动化初加工流水线,工作人员拿起一条活鱼,放入传送带,进入去鳞机,仅几秒钟,鲈鱼表面鱼鳞就被干净地去除,经开背机处理后,工作人员再接力作业,精细加工后就可以进行两道超声波清洗工序了。
“这套生产线集成自动分拣、超声波去鳞、低温锁鲜等12道工序,每小时可处理鲈鱼1200—1500尾,加工损耗率降至5%以下。配套的AI视觉分选系统能精准识别鱼体规格与品质,分级准确率达98%,助力产品附加值提升。”该企业负责人张思洋说,生产线投用后,日加工能力可满足10亩养殖基地需求。
向“新”向“智”,南京水产跑出“加速度”
目前,南京水产养殖总面积稳定在52万亩左右,水产总产量约16万吨,养殖品种主要分为蟹虾和鱼类,其中蟹虾养殖面积约为34.86万亩,占全市养殖面积的64%;特色鱼类养殖面积约为1.5万亩,其余主要为“四大家鱼”等常规鱼类。目前,渔业一产产值超150亿元,培育了以固城湖螃蟹、永宁青虾、龙池鲫鱼为代表的国内知名水产品品牌,渔业产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
浦口区创新渔业养殖生产方式,围绕“养殖—加工—生态”全环节,构建“生产管理+尾水处理+加工增值”一体化解决方案,单池塘人力成本降低50%,鲈鱼苗成活率提升至90%,推动渔业从“粗放生产”向“智能生态”转型。该区还打造包含智能化池塘养殖、流水槽养殖系统、工厂化育苗车间、保鲜加工生产线在内的示范基地,形成可复制的机械化、智能化渔业生产“样板间”,带动全区水产养殖机械化率突破80%。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陈聪表示,近几年南京推动水产养殖智能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攀升,在江苏省处于前列。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