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二九〇分公司:从“新”“智”到新质 智慧种管模式描绘现代农业新图景

分享至

“凭着经验‘看天吃饭’的难题如何破冰?”

“农资管理‘不够科学’的难题如何解决?”

“田间管护‘脚踏眼看’的难题如何攻破?”

面对阻碍现代农业发展的三个问题,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〇分公司通过建设“智慧”数控工厂化设施,实现农业信息“一屏”掌握;利用信息采集,终端数据实时更新,实现农资“身份”资料扫码便知;建立传感器采集,云端联网传输,实现作物生长一手资料随处可查。以农业生产环节流程的逐步数字化、智慧化替代了传统农业依靠人工的“种”“管”模式,以“新”的技术与“智”的设备同向发力,驱动分公司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数控浸种催芽基地

农机信息实现线上化

新型田间一站式管理设备

“示”上见  农业信息一屏尽览

“早些年我们想都不敢想,包括水温、pH值、氧含量在内的十余项关键指标,都能在这小小的屏幕上显示得明明白白……”这几日,在分公司浸种催芽基地,来运种的种植户无不对传统农业生产形态的改变感到惊叹。这只是分公司通过引入升级数控化、智慧化设施设备,让各项农业关键信息“示”上见的一个缩影。

种植户李建军有着25年的种植经验,“之前浸种催芽,我们需要自己搭池子,守在旁边一待就是半个月,用温度计量水温、用眼看出芽率是常态,累不说,催芽质量还差。”早先浸种催芽作业曾是不少种植户需要渡过的“难关”,参差不齐的出芽质量,也影响着最终种植单产的稳定性。“现在,我们都在基地里集中催芽,全程数控化管理,各项参数指标精准微调,出来的芽种我们用得放心!”李建军感慨着,语气轻松,这背后是农业数字化带来的改变。

今年已是李建军在数控基地内浸种催芽的第5个年头,连年产出的优质芽种,不仅将李建军这样的种植户从繁重的催芽工作中解放出来,还让出箱芽种的标准与质量大幅提升。“目前浸种催芽阶段,温度、pH值、含氧量以及水体内药物的最佳含量均能控制在±3%左右。连续多年的出芽率均在98%左右。”基地管理人员王力权介绍。

催芽之后就是育秧。这两年,分公司引入建设了数据互联、自主调控的智能秧棚设施。“每个棚内有16个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农情分析摄像头24小时对秧苗长势进行采集,智能终端对数据汇总并自主微调,全自动的水稻育秧够科幻吧!”基地管理人员葛立新用轻松的语气,介绍着时下科技含量满满的育秧模式。

“从数控催芽基地出来的芽种,大部分直接运到工厂化育秧基地,全程数控管理,不用操心,优质秧苗等着用就行了。虽然我们这些老农民不懂技术,但是实打实地省事、省时、省钱才是硬道理!”今年,种植户张丽打算种植800余亩水稻,她将“催”“育”两个关键环节交给了分公司的智慧化基地。相较于传统种植户自主浸种育秧的模式,工厂化浸种育秧可综合抢出3天~5天农时,直接费用降低10%左右。“以前我们关系好都说事上见,现在我们在基地里见面,也说‘示’上见,大家看看屏幕数据,聊聊农业技术,也赶赶这智慧农业发展的时髦。”张丽难掩笑意。

“码”上看  农资信息扫码便知

“老张,帮我查查咱管理区新买的农机信息。”

“别着急,我‘码’上看。”

这是二九〇分公司颇为常见的场景,以往需要整合多个表格,交叉搜索汇总才能得到的农资信息,现在扫码后详尽的资料即可出现在手机上。

在分公司军犁管理区,技术人员李鑫正对即将参与春播作业的农机设备进行最后的信息核验。“这一排30台农机,什么时间入库,什么时间完成检修,去年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扫个码都可以掌握。”李鑫还通过后台,将最新信息录入,早先需要小半天的作业流程,现如今不到一小时即可完成。

从早些年查询农资信息的“马上看”到现如今的“码”上看,背后是分公司简化工作流程、提升标准度的有效尝试。“最早是农机信息线上化,现在我们也在推进建设种肥、农药甚至是农业基础设施资料的线上库。”分公司农业生产部总经理李广茂这两年在农资信息线上化探索中找到了节奏,今年春耕备耕中,种肥的下摆工作也应用了信息化技术,库管人员手机登录后台,即可实时对本单位农资下摆情况与出库情况进行更新,简单扫码,大库内所有关键信息即刻掌握。

“走”着瞧  作物农情随处可查

“即便在外地出差,地里啥情况,我都能准确掌握……”

现如今,二九〇分公司的技术人员即便身处万里,作物农情仍然随处可查。

在高台子管理区,一组新安装的农业设备已经完成了春检,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最终的联网测试。“现在仅需要打开软件,这800多亩耕地所处的气象条件、虫情草情、土壤养分以及墒情等重要数据全都一目了然……”技术人员田茂华感慨道。

“父辈们种地是看天吃饭,现在我们更喜欢用数据说话。”农业管理重要环节中逐渐的数字化、智能化,让田茂华这些青年农业工作者有了更大的底气,“现在以数据分析结果作为判断依据,再结合农业经验进行指导,不仅实践价值更强,最终的种植产量也更有保障。”

从早先田间一体监测站,单人数据分析,能对300亩~400亩耕地进行管理,到现如今设备升级后,超10项数据的采集上传与云端联网分析,一人可管理800余亩耕地,青年农业管理人员王博然见证了分公司数字化田间管理设备的更新迭代。

“农情基站数据采集仅仅是一方面,去年我们还购入了13台新型的农情监测无人机设备,在春夏两季重要农业管理时期,无人机可以补足关键数据的欠缺,进一步提升农业管理质量。”王博然介绍。

从早些年“凭经验”到现如今逐步实现的“看数据”,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〇分公司将数字化技术经过试验逐渐应用到农业管理各个阶段,从单项技术的验证,到多项技术的集成,一站式的数据采集,提升了农业工作者对关键环节管控的“质量”、农业信息查询的“效率”。以技术的“新”与“智”,不断推动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使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有“智”更有“质”。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前锋农场有限公司科技赋能春耕芽种出箱“智”造希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化信息网
7701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