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农机行业很惨烈,虽然公报数据还没出来,但各企业已经进行了总结,利润负增长十几个亿的有之,销售火爆赚钱多多的也有;应收账款大于销售额的有之,现金太多成捆发放的也有。
现根据农业机械杂志社于帅社长在前不久举行的农机国四升级研讨会上的演讲,结合一拖和中联重科的两位演讲者分别对拖拉机和收获机械的分析,撰写此文,总结2018年农机市场发展状况及对2019年做预测分析。
农业机械杂志社社长于帅
1·总体分析
2018年前11个月,我国农机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2700亿元,同比2017年增长不到1%,预计全年大致如此。从全球市场来看,中国是世界农机市场中为数不多的下降区域。
北美和欧洲经历几年的消沉之后,近年来逐渐复苏,就连印度市场、南美市场等,也都在增长,并预期2019年为增长。而只有中国、土耳其和俄罗斯等地区,处于下降通道,且2019年仍会继续下滑。
2·分类产品详解
从2018年前11个月的数据来看,大、中、小型拖拉机同比分别下降26.21%、17.89%、32.63%,谷物收获机械下降31.86%,玉米收获机械下降约24.6%。
以下从具体产品分类分析,包括拖拉机、谷物收获机械、打捆机、青饲收获机、烘干机、插秧机和采棉机共7种产品,分析2018年市场状况、影响因素及2019年预测。
2.1 拖拉机市场分析
2018年前11个月,我国大型拖拉机销售约7.9万台,同比下滑26.2%,较2017年下滑速率增加5.9个百分点。受补贴政策以及深松、深耕、秸秆还田等政策影响,大型拖拉机向160马力以上快速转移。
2018年前11个月中型拖拉机需求量约8.7万台,同比下滑17.9%,较2017年同期下滑速率减少12.2个百分点。受补贴政策以及南方区域中拖需求升级影响,向50马力以上快速集中。
预计2019年大拖市场销售下滑10%,中拖市场销售下滑8%左右。详情见《一拖王建军:大中拖2018惨淡,2019年仍下滑10%左右》。
中国一拖王建军作报告
2.2 谷物收获机市场分析
2018年前11个月,我国谷物收获机械销售约19万台,同比下滑31.86%,其中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已经不足2万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约6万台,两者分别下滑32%和27%。
2018年前11个月,玉米收获机销售约2.6万台,同比上升约24.6%。其他类收获机械基本持平,有的小幅下降,有的小幅提升。
预计2019年,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将维持在2万台左右,产品需求稳定在8公斤左右,高效的5公斤左右产品将有增长亮点;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约5万台,向技术先进性方向转型明显。
预计2019年玉米收获机仍有上升空间,产品品质提升、中原和华北将有亮点。详情见《中联重机宫学良:稻麦联合收获机遭遇跳水,6大技术趋势引领行业走出低谷》。
中联重机宫学良作报告
2.3 其他产品分析
2018年全国销售打捆机约2.1万台,青饲收获机约0.4万台,烘干机约1.3万台,插秧机约6.8万台,采棉机约0.07万台。
2018年打捆机市场火爆,主要受益于秸秆禁烧和秸秆离田政策影响,其中黑龙江1省销售各种秸秆打捆机压捆机约0.8万台。同时,秸秆打捆或压捆后的应用渠道有了初步方向,预计2019年将继续增长,销量约为2.3万台,但对技术含量和效率要求较高。
2018年青饲收获机市场大幅下滑,主要是小牧场衰落引起的国产青饲机市场大幅跳水造成的,随着国内企业产品升级、外资品牌价格下降以及青贮面积增加等,预计2019年将会迎来市场回暖,销售增长约为4.6%。
2018年烘干机大幅跳水,同比2017年下滑约34%,主要是政策红利结束后,产品性能未能达标,全年生产100台(套)以下的企业很多被淘汰。预计2019年仍会下降,全年销量约1.1万台,下滑幅度在15%左右。
2018年插秧机同样遭遇滑铁卢,同比2017年下滑约30%,主要是水稻价格下调、非优势区种植面积调减等原因造成,同时水稻直播对插秧机市场的影响远比直播机销售数据更为严重,市场饱和的冲击也将继续延续。预计2019年水稻插秧机仍有8%左右的下降空间。
2018年采棉机迎来一个爆发的小高潮,全年销售接近700台,是历年来的新高,同比2017年增长约41%,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主要种植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棉工数量剧减,加之国产机强势崛起,数量增长较大。预计2019年仍会继续增长,增长幅度将会放缓,约10%左右。
此外,2018年免耕播种机、甘蔗收获机、花生收获机市场表现也不错;而果、蔬等机械,市场需求非常强烈。
3·市场机会
实际上,无论市场好坏,农机行业都有很多机会。从产品上来说,无论是拖拉机还是收获机械,无论是糖棉油机械还是果蔬机械,都有红海,也都有蓝海。
于帅认为,我国农机行业从短期和中长期来看,将呈现立体发展的态势。
首先,中国土地所涵盖的域度非常广,种植的作物种类和农艺模式又各有差异。所以,导致中国成为世界农机巨头最喜欢的市场,久保田、洋马能够发展,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等也有市场空间。
其次,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从业者的经营水平将会参差不齐,有不识字的莽汉,也有博士种田,他们对农业装备的理解和需求也千差万别。也因此,诸如世界农机巨头的产品也会出现滞销,夫妻店、小作坊的产品也有人敢买。
再次,农业对装备的需求,本身就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特性,加上我们国土面积大、经营者水平不一,对设备的需求就更加复杂。可以看到,市场上诸如电动果树修剪机、手动拔草机等有市场,四五百千万的大型设备也有用武之地。
基于以上3个要素,于帅认为,中国农机市场立体化,将是长期存在的。但是,这并非中小农机企业就能很乐观的生存,大型农机企业也未必能恒久强势。
于帅建议,面对中国农机市场的立体化,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应寻求合理的生存空间,确定自身的风险边界。那么,具体如何做呢?
第一,采用避开战术。大企业不要和中小企业争利,中小企业不要和大企业“偷”市场。
这一点在欧洲发展的很好,以意大利为例,该国现有农机企业几百家,大企业专注于通用的标准化产品,中小企业要么到了供应链上,要么到了特殊产品市场,他们互相配合,将农机装备和农机化水平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相安无事有几十年。
第二,使用合作策略。大企业有资金、渠道、管理等优势,中小企业有区域化、灵活等特点,两者结合,效能倍增。
这一点在日韩实践的优秀,以日本为例,他们国内的知名农机企业会为跨国巨头提供组装工厂和销售,大企业会将中小企业的产品纳入销售渠道,为终端用户提供整套设备的解决方案。他们的合作方式多种多样,有组装、贴牌、合作销售、合资和并购等。
总体来说,在众多政策加持之下,各农机企业在提升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向空白领域强攻、向薄弱环节强化、向红海市场强压的态势,一定能够扭转局势,我国农机工业一定会洗出一手漂亮的好牌。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