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江南,是一年中风景最美、农人最忙的时节。2022年因为疫情防控要求,给农机人带来了很多不便。
就拿下乡服务来说,原本可以快速到达,排除故障。可是,很多道路被封堵,致使维修人员不得不绕行数公里甚至十多公里才能到达。有时还要走小路,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还有,跨区作业期间,维修服务自然也会跟进。
就拿前段时间,我们去邻鄱村服务,一条小溪成了两地区的分界线,我们过了小桥服务,回程时有东升镇机主报修,因行程码有上饶行程码,东升镇的防控人员不放行。故障机虽近在咫尺,也只能望机兴叹。
维修离不开配件,任何一个配件库,都不可能说每样配件都齐全。难免有想不到的零件会损坏,快递和物流如不能将配件及时传送,肯定会耽误维修进程和农时。
再来说说农机手,这也是老生常谈。很多机手没有学习最起码的机械常识,连最基本的活动关节要打油都不知道,你还能指望这样的机手能把农机维护好?话又说回来,没有人天生就会,只要肯用心学习,都会成为好机手。
还有农机主重使用,轻保养现象普遍。由于农机维护保养不及时、不到位而影响农机正常作业,没能发挥农机最佳的使用效率。
前段时间网上有说国产农机不如进口农机,说要几台才比上一台洋品牌的。我不认可这样的观点。国产的农机相比洋农机的确是有差距,因此我也跟农机生产企业的老总聊过。他们也承认国产的有些材质比不上进口的,但不是说中国就造不出相同质量的农机。他们说如果能跟洋品牌卖同样的价位,那么出厂的农机不见得会比进口的差到哪里去。
乡村振兴,农机先行。农机使用培训必先。就拿我县农机管理部门来说,每年都举办农机培训班,可有的农机手接到通知,第一句就是问,去学习有没有工资?给不给发路费?
问这话时你是否想过,局里要提前组织课件,联系农机专家,安排学习、实践场地,特别是学员安全,还要管吃喝甚至安排住宿等。投资那么大,还不就是为了农机手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更好地使用好农机,为农机手增收。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现在我头发都白了,也还是要不停地学习,才能进步,不然就跟不上节奏,马上就会被淘汰的。不管怎么说,作为农机维修服务员的我还是建议农机手们,多挤点时间学习跟农机相关的知识,看一些农机维护的书和视频,学会了肯定比不会强。
每次维修排障,只要机手愿意,我都会把故障成因和维修方法向机手传授,尽量把每次维修都办成农机现场培训班。
农机维修服务,不同于机动车的维修。农机农闲时不使用,使用时就是农忙季。农机维修要跟时间赛跑,跟天气抢、跟农时抢。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就像现在雨前不把割倒的油菜籽归仓,待雨淋上几天发了芽,半年的收入就泡汤了,投资就血本无归。所以农机抢修,责任重大。
可是,农机维修人员工作又苦又累,很多时候是在田间地头维修服务,日嗮雨淋、风餐露宿(加夜班),夏有蚊叮虫咬,还有毒蛇偷袭,搞不好会伤了性命。冬爬冰卧雪,冻得手脚冰凉。同行们的口头禅“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
农机维修服务,除了上述自然因素,还有很多的潜在风险。如路上行车安全,维修作业安全等,很多老农机到老了都是一身伤痛。这也是现在年轻人不愿干农机的因素之一。
建议相应提高农机维修服务人员待遇和社会荣誉,鼓励支持更多年轻人加入,为中国农机维修领域输送更多的新鲜血液。建议扶持基层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在资金、设备、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便利。
自从土地流转,适机高标农田改造完成,单打独斗已不合时宜。种粮大户精力有限,购机数量、机手等因素,使之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拿我们当地一种植合作社来说吧,前几年流转了两千多亩水田种稻养虾。老总和会计用计算机一算,说请人农机服务要花费多少多少,有这么多钱可以自己购机,培养农机手服务,还能随叫随到。
于是第一年购置了三台履带收割机,三辆履带旋耕机。培训几名农机手,把农机当成了教练车。好在第一年有售后服务保驾护航,农机出了故障有维修员跟踪服务。可是过了“三包期”,请来的机手责任心不强,加上没有及时维护保养,收割机和履带旋耕机都成了废铁。老总和会计又把机器折旧、燃油、润滑油、皮带、以及相关耗材进行成本核算,反而比请专业服务队花了更多,现在都是请专业农机服务队伍。
我们当地已有很多农机手,他们志同道合,互相取长补短,抱团给种植大户机耕、机收、田间飞防。如此既方便了种植大户,又增加了机手的收入,一举两得。如能给予相应扶持,相信能发展得越多越好。
自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虽说在不断地摸索和修正中前行,也经历了一些沟沟坎坎。总的来说,购机补贴推动中国农机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农机“黄金十年”就是最好的例证。期盼中国农机在大领导大智慧的指引下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