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丰收啦!”9月22日,在河南省兰考县仪封镇代庄村举办的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上,来自新疆、吉林、浙江等五个省(区)的农民代表在开场节目上,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丰收的喜讯。
在这个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的丰收节秉承着“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以“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全面展示了我国粮食丰收盛景、农民幸福图景、和美乡村画卷。
面对全国天南地北的丰收喜讯,我们要把掌声送给辛勤付出的农民,他们在丰收的大地上,撒播振兴的希望;在中国故事里,讲述富足的喜悦;在美丽乡村中,创造幸福的未来。
农民数说丰收,“土特产”齐聚一堂
田畴沃野,年年丰景。主会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用嘹亮的歌声、动人的舞姿,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凝聚成对祖国的深情告白。
“我们依托黑土地,种出了亮晶晶、香喷喷的有机大米,今年村里水稻亩产预计将达到1000斤。”吉林省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党支部书记金宪穿着鲜艳的民族服饰,在喜庆的节日氛围,与家乡同来的伙伴在舞台上,预测了今年的丰收数据。
“通过大力发展棉花、罗布麻、罗布羊等产业,村民人均纯收入近4万元,真正实现了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新疆尉犁县达西村党委书记夏提古丽·热合曼和村民不仅带来了家乡的农产品,还带来了丰收的喜报。
“‘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村民日子越来越好,村里修了柏油路,建起了公园,村民收入不断提高,日子比蜜甜。”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天元村党支部书记钱海明说。
舞台上,农民代表拿起装满粮食的簸箕,为丰收粮仓添仓;舞台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农产品也吸引着观众纷纷驻足。
在江西信丰县展台上,企业组团推介与脐橙有关的加工产品。参展商李彦嘻介绍,“以前,脐橙集中上市,货架期短也卖不上价,现在我们将橙皮加工成脐橙茶,不仅提高了脐橙附加值,还拉长了销售周期。”
甘肃田地博通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晓梅今年推介的是薯类加工产品,“偏远地区的农产品在这里推介很有效果,以后每一年我都会参加。”
传递健康观念,处处彰显科技元素
“减油增豆·营养膳食”展区图文科普了如何正确“减油、增豆、加奶”。
相关产品传递了健康消费观念。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每年会和花花牛乳业集团组织奶业知识竞赛,宣传奶业知识和健康饮奶消费理念。至今,已经举办了7个年头。
河南世通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准备了豆浆、豆腐、预制菜等产品。公司销售经理张志辉告诉记者:“近些年,我们一直加紧研发,不断创新产品种类。希望通过丰收节这一平台,让更多消费者对豆制品有更科学的认知。”
一款健康美味的大豆冰激凌吸引了不少目光。“通过创新工艺,这款冰激凌能够留有豆香并且没有豆腥味,甚至连蛋卷都是大豆粉制成。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自上市以来冰激凌销售就十分火爆,目前年产达200万支。”黑龙江省农垦龙王食品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宜菲介绍。
丰收节期间,还有不少科技元素的展示,它们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缩影。水肥一体化集成装备、灌溉设备、土壤改良剂等展示粮食产量连年丰收的强大技术支撑。“郑麦1860”“郑单958”“豫花37号”……一批小麦、玉米、花生等优质品种纷纷亮相。
从拖拉机到收获机,十几台大马力农机装备彰显了“硬实力”。在中联重科河南分公司总经理张帅杰看来,随着技术的改进提升,农机效率不断提高,“也就一天时间,150亩地的玉米和200亩地的小麦就能收完。特别是在抢收抢种、天气恶劣等关键时期,高效率农机保障了我们的粮食安全。但这并不是终点,未来更多智慧农机将在田野上驰骋。”
巧手传承文化,非遗技艺促农共富
乡村工匠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人才支撑,他们扎根乡村,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文化。
在乡村工匠名师技能技艺展示区,来自内蒙古、吉林、江苏等9个省(区)的10位乡村工匠名师,展示了剪纸刻绘、中药炮制、漆器髹饰、编织扎制、陶瓷烧制等技艺,代表全国13万余名乡村工匠礼赞丰收。
一根根坚韧柔软的藤条,在汉中藤编非遗传承人陈良顺的指尖缠绕盘旋,一件件纯手工制作的藤编工艺品便诞生了。
“藤编制作是要讲究均匀性和美观性的,要在劳动中多多观察,才能使得最终的作品不仅实用,还具有观赏价值。”陈良顺介绍。2007年,他创办了公司,并不断创新,慢慢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我们带动了900户农户入社,培养了藤编工匠3200余人,还吸纳了105名残疾人参与生产。去年,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增收1.5万元左右。”陈良顺说。
“你猜,这是剪的什么成语?”来自安徽马鞍山的张学华用一双巧手以及一把剪刀,剪出各种形状的剪纸,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作为“花山剪纸”的非遗传承人,这是张学华第三次参加丰收节。这次她选用金黄色为主色调,创作了献给丰收节的作品。“整体是一个灯笼,里面有五谷丰登四个字,周围有果实,还有欢乐的人们,祝农民大丰收,农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幸福!”张学华说。
精湛的技艺、扎实的本领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本地的非遗传承人也不甘示弱。
在王大昌茶庄前,记者喝上一口茉莉花茶,清爽甘甜,回味无穷。王大昌茉莉花茶制作技艺是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左增伟借着在家门口的优势参展,虽然不能与茶企同台竞技,但这一次的经历也格外难忘。
农民节日农民乐,农民节日惠农民。在这丰收的节日里,广大农民共庆丰收、共享喜悦……农民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用灵巧的双手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