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2024中国农机高端对话: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市场发展新路径

分享至

2024年10月13日,由国机集团现代农业装备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农机院产业信息研究中心主办,赛轮集团、中国农机院农业机械杂志社承办的2024中国农机高端对话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原二级巡视员胡伟、湖北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苏仁忠共同主持以“农机产学研对接及企业与市场发展探讨”为主题的对话。赛轮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石超、山东骏玛道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栋、江苏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原站长陈新华、北京卓远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中国农机院产业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农业机械杂志社社长于帅分别做了交流发言。

赛轮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石超在对话环节表示,赛轮集团背后依托着一个宏大的产业链体系,这一体系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指出在产学研方面普遍存在着两个难点。其一,怎样实现从学术到成果的转化。其二,如何确保转化成果与市场相适应。要达成产学研的成果转化,一方面,从学术到成果的转化必须有产业链的支持,这样工艺、装备技术才能够推动学术成果向工业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对于转化成果与市场的契合,团队的人才建设是确保学术研究成果能够顺利地融入产品制造和市场推广的关键,进而才能在产品的销售业绩上有出色表现。

石超认为在团队的人才建设方面,需要既懂产品又懂市场的人才,在将学术成果推向市场用户的过程中起到衔接和转化的作用。这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来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完整对接。销售、技术、管理人员都要在领域内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全面的专业见解,从而迅速将学术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时刻把握当下的市场需求。企业起着连接市场和学术成果的重要作用,从而促使学术成果快速转化,并且使转化成果与市场需求高度匹配。

山东骏玛道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书波代表总经理张玉栋在对话环节发言表示,国内农机企业大多仍局限于“产”环节,与“学、研”环节接触和了解较少,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动力机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短板与滞后。在产学研方面存在诸多难点与瓶颈。校企合作时,高校侧重于论文成果和理论,企业则更看重产品的实地验证与实践。

梁书波认为在引进国外高端先进技术后,应深入一线去理解我国农业和农民面临的实际问题。国外农场将农机视为自用工具,而国内农户把农机当作赚钱工具,且国内各地种植结构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对农机使用和配套有何影响,急需细致调研深入研究。在产学研的“推、用”环节,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这需要充分的市场调研,将价值链上下游串联起来,也需要行业协会给予更多协助。目前企业开展市场工作主要委托媒体等第三方机构,并且希望国内农机能走向世界。调研要覆盖用户、经销商和农机企业,全面掌握用户需求、经销商面临的困难以及各区域急需的配套机具,其中面向用户的调研要获取用户需求。

江苏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原站长陈新华在对话环节表示,政府能够有效推动农机产学研推用以及农业相关技术的发展。政府、企业、科研单位三方较为理想的分工模式,是企业向学校等科研单位提出具体需求,科研单位据此进行开发并提供技术成果,之后企业开展生产制造工作,而政府则在产业、税收、经济等方面给予鼓励与支持政策。

陈新华指出在推动农机产学研推用的进程中,政府层面是在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领导、组织、协调方面,通过出台政策发挥实际作用,在农机管理工作中,还会与市场监管、科技、环境等多个部门进行统筹协调。第二,补贴、项目、资金方面,国家部委与地方政府会采用补贴、项目等方式,从资金方面对技术进步和产品推进予以支持与引导。第三,政策导向方面,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会依据宏观形势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对企业予以支持和引导。

北京卓远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在对话环节表示,农机产业与其他产业存在着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在市场端,农机产业的特性表现为,在经历快速增长阶段之后,仍然存在诸多短板有待补齐,并且缺乏市场开发的纵深体系。当前,国内的大型农机企业已经具备完整的研发体系以及面向市场的研发理念,拥有了对标国外先进水平的条件。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利用数据的价值,实现从制造向运营化的转型,让产品能够更便捷地触及用户,使机具研发能够更迅速地响应市场需求。此外,还需要依据市场当前的走势,产出本土化方案进行数据开发,从而提升商业价值。可以借鉴当下工程机械领域对数字化有较高的投入规模和关注度的做法,更多地在市场端深耕市场、融入客户。在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渗透率已达55%,现在很多高校在学科设置方面,已将汽车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调整为大数据及汽车工程、人工智能及汽车工程,这符合当前用户对新技术和新解决方案的需求,以保障招生工作的开展,使得传统的造车工程师培养模式改变。

张健表示在参与某次农机学术会议发言时发现,很多学界人士对企业和用户的需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希望打破“为了研究而研究”的局限。而且在工程机械领域,高校在学科设置上也开始出于招生因素的考虑,而减少机械类专业的设置。然而,在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的农机系的考察,发现美国的企业和高校是高度结合的关系,例如,某世界级的液压零部件企业与艾奥瓦州立大学紧密相连,在校内配置了高级别的液压实验室,研究课题所解决的问题均来源于市场,从而使研究不会脱离实际而局限于纸面。而且,在校学生在受教育阶段非常需要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和应用前景。

中国农机院产业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农业机械杂志社社长于帅在对话环节表示,农机产业正面临一个显著的挑战是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存在距离,沟通与合作并不充分。一个新产品从设计图纸到功能实现,往往需要经过多达20次的迭代,才能最终成为市场上的成熟产品。真正优秀的产品不仅要在同代产品中出类拔萃,还需要每年进行一到两代的更新迭代,以保持其竞争力。然而,也存在一些反面案例,比如一些播种机仅仅为了迎合电驱化的补贴政策而简单加装电机,却忽视了提升播种作业性能的核心需求。相反,一些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收割机,其成功往往源于不断的田间试验和改进。例如,一位总工程师亲自在田间试验现场参与了八代产品的测试和改进,确保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于帅提出为了推动农机产业的发展,我们期待高校和科研机构能与企业更紧密地合作,实现双向互动。通过这种合作,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再将这些产品转化为能够为农民用户带来实际效益的工具。这种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市场的转化过程,是农机产业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总体而言,这次高端对话为农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策略,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明确行业发展瓶颈和解决策略、推动农机产品的迭代与创新、提高农机领域教育和人才培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助于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镇原:旧农机光荣退役  新装备引领未来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姜東日
61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