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在度过两个红利的产业带动发展期,一个是“人口红利”带来的房地产和制造业发展,另一个是“流量红利”带来的互联网行业发展,这也就是诸多经济学家所说的中国经济的“上半场”,接下来,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压力,迎接经济发展的“下半场”。
与国家经济环境同步,所有行业、产业的发展都在进行积极的创新与转型,进入新的竞争态势。农机装备行业亦是如此,在经历了产业积累、供给满足的基础上,正在向着产业升级的高级阶段迈进,除了农机装备产业本身,与之紧密相关的资源进步亦是必不可少,诸如大家常提到的农田宜机化改造与农艺优化直接关系到农机化进程。
首先,看一下农田宜机化改造。
就目前国内农机化推广普及程度看,平原区域整体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尤其是规模化成片作业的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诸如东北三省、新疆、内蒙等地,再就是就是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与之相反,丘陵、山地区域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这与地势地貌、农作物种植连片性、一致性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从根本上讲,农机装备作业的先决因素是机器能下得去地,首当其冲的是要考虑农机产品的体积、大小、重量等因素,有足够农机通过和行走的田间道路。从目前现状看,农田宜机化改造,有条件的区域可以首推农田标准化建设,这种模式的成本投入相对要高一些,在道路、灌溉、土地平整等环节都进行标准化处理。而在日常的农业管理中,我们常用的方式则是修筑田间通行道路,优先保证农机下得了地,田间地块平整度则是最大限度的通过机械耕作来保证。
推动农业机械化,农田宜机化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之一,同时在农机产品的适用性、智能化、轻量化、功能化等环节下足功夫,两者结合便迈出了机械化的一大步。当下,国家大力促进丘陵、山地机械化水平,要解决的宜机化是关键,但与此同时,有一个环节也不可忽视,那就是农艺优化。
接下来,说一下农艺优化。
从根本上讲,农业的进步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现代农业体系中,土地、耕作、种子、化肥、管理、收获、加工、贮存以及机械化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了农业发展水平,其中,有一个环节往往会被忽视:那就是农艺!
举一个例子,比如国内的玉米种植,仅从全国局部范围玉米品种与行距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就可以感受到玉米作物农艺的千差万别。先说玉米种子,根据不完全统计,仅吉林省市面上,玉米种子的种类就超过2000种。种哪个品种,完全是种商推介和农户自主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没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管理的田地里,会播种不同品种的玉米,成熟期不同、植株高矮不同、产量迥异也就不足为怪。再看行距,拿黑龙江、辽宁、吉林以及内蒙为例,玉米种植行距也是宽窄不一,有650 mm的、630mm的、580mm的、550mm的,还有宽窄行的……如此多的行距,对玉米收获机械割台适应性提出了要求,业内人士都知道,玉米收获机的对行收获是当下保证作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于是,众多收获机厂家不得不制造多种行距的收获机来适应不同行距玉米收获作业,这也就造成了秋收时节农户想要用机械收获玉米,得先向机手核实其收获机行距适应情况的现象。
以上案例足以说明,农业机械化提升不仅仅是农机装备一个行业的事情,而是农业、农机等相互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多年前之所以把农业部门和农机部门合并成农业农村部门,也是基于这种因素考虑,但是,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离预想的目标还比较远。
由此可见,推动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创新农机装备体系、实现农田宜机化改造、实现农艺优化等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值得高度关注。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