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中铁十四局种地,还有这些背景

分享至

近期有关中铁十四局在山东东营流转了1.4万亩土地种小麦的事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的讨论,民间人士和新媒体以防御者的心态,站在农民的角度一边倒地大喊“狼来了”,让人感觉到中铁十四局是“入侵者”;而权威媒体和官方媒介则站在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为中铁十四局说好话。

一种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应激的情绪反应,一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正统维护,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中铁十四局种地呢?笔者有话要说。

一、国企央种地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家大可不必紧张和激动

为什么呢?大家可能忘记了全国的农垦系统,尤其是黑龙江农垦,也就是现在的北大荒集团,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这两大农业经营主体一个是“军屯”和戍边,在百度上输入“军屯”显示:古代的军屯制度‌是一种由国家直接组织经营的农业集体耕作制度,主目的是了解决军队的粮食问题,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农业生产。军屯制度起源于西汉时期,并在明朝得到极大发展,至清代臻于完善。

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初中读《三国志》时了解的曹推动地的“军屯制”:东汉末年,战争连年不断,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面对军粮短缺的困境,不得不寻求解决之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操采纳了枣祗、韩浩等人的建议,推行了屯田制。

建国初期,面对边疆不稳和军队缺衣少粮,为了不增加人民群众的负担,国家决定成立生产建设兵团,让几十万戍边战士放下武器拿起农具就地转化为职业农民,正所谓战时打仗平时种田。

另一个是开荒卫疆,当时东北地区虽然有富饶的黑土地,但是人烟稀少,没有人愿意去东北过苦日子,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和保卫边疆,1947年,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为迎接全国解放、支援国家建设,由原黑龙江省、松江省和东北荣军工委在黑龙江等地区创建了宁安、赵光、荣军等第一批国营机械化农场,拉开了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的序幕,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黑龙江农垦系统的发展,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一样的是东北农垦系统还有大量的知识青年从城市奔赴边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农垦国营农场的建立,首先绝对不是国家与民争利,而恰恰是当时新疆和东北人烟稀少,经济落后,普遍老百姓不愿意去,所以国家才把能吃苦敢于牺牲与贡献的大批军队指战员就地转化为职业农民,目的是保家卫国,建设边疆。

本轮大批的央国企进入农业,大背景是持续四十年的城市化进程和商品经济大力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比较收益下降,大量的劳动力和青年逃离农村,农村出现大面积的撂荒和弃种现象,且越是偏远越是严重。

实话实说,现在民间已无“藏粮”,国家的粮食安全缺乏回旋余地,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才号召央国企、事业单位、上市公司、资本投身于农业,一方面是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起着带头示范作用,所以本质上是央国企进入农业解决国家的难题,而不是与民争利,我们在快手、抖音上看到的一些以博取流量为目的达人、网红有几个是真心实意力的务农的?

二、中铁十四局们承接着特殊的使命,是民间力量无法也不愿意承担的

土地是孕育作物的生命源泉,是粮食增产的命根子!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家都听过这句话,但是对于“藏粮于地”,很多人可能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背后的深义。

农业增产的关键在于提高效率,关键在于耕地质量和种子“芯片”,“藏粮于地”就是提高耕地地力,而要提高地力,一方面是要有良好的物理条件,高标准农田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二是长期培养地力。

“土地”乃农业的根本,土地的地理位置、空间分布、物理性状、基础设施等对农业生产起着决定性和制约性作用,反过来说改变土地地理位置、空间分布、物理性状和基础设施,会对对农农业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近期陕西、甘肃两省联袂推动的目标“5亿亩”的大规模削山填谷的基础建设就是把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建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其作用就是改变土地地理位置、空间分布、物理性状改善基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当于城市化进程中的高速公路,高标准农田建成之后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得到根本改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效率会得到极地的提高。

中铁十四局东营种小麦事件被报道出来之后,“巨潮网”发了一篇名为《全球最顶级基建力量布局农业》的文章,笔者很认可文中的观点。

铁道工程央企跨界种地,全顶级级的基建力量开始布局农业了。

过去十年,我国不惜投入巨大力量,高标准农田由不足4亿亩增加到10亿多亩,就是在搞农业大基建,中铁系统,中铁十四局、中铁十一局、中铁建等“铁”字号进军农业,其实大家不要看他们种了多少亩地,而是看他们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改造等农业基建方面做的事情。

2023年4月,中铁十四局对吉林乾安重度苏打盐碱地进行改良,总规模约500公顷,这是十四局首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盐碱地改良)项目。

2024年这块土壤的含盐量降到了1.1克/公斤、pH值降到了8.1、有机质含量从不足10克提升至20.3克。去年10月,亩产就达到565.9公斤(测试),今年秋季,4500亩水稻丰收,亩产突破588公斤,原来的不毛之地变为沃野良田。

另外铁五院常州院先后完成了横山桥镇、横林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还在推进常州经开区东农现代农业产业范园;中铁十一局在武汉参与了东西湖区农业现代化及农旅融合项目;铁建交运集团完成了石家庄滹沱河的生态修复工程,还在两岸种起了中草药,打造“农业+文旅”产业。‌

可见“铁”字号的几个大集团基于自身在建筑工程领域的规划设计、工程承包的优势,进入农业领域后率先进行土地平整、生态修复、土地规划、引水灌溉、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他们进入农业领域的战略使命,种地则是土地整理之后 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是目的,甚至在土地整理出来,由于是“生地”,农民不愿意种,投资者不愿意投资,所以中铁们不得不将自己从“租客”变成“房东”。

中国农业的比较“劣势”在于土地分散和基础条件差,中铁们进入农业,笔者认为他们的战略使用主要是农业基础建设,从这一点上,我们执欢迎的态度,而不是高喊着“狼来了”把他们吓退。

后记:规模化农业,或适度规模化的农业是大势所趋,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虽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但在我家乡黄土高原上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削山造田运动,使用的工具是大型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卡车,背后也是实力很强的公司,据说陕西、甘肃要联袂造出5亿高标准农田田;在此之前,2022年,我国土地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到了5.76亿亩,流转率36.73%;2022年累计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1.05亿亩,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种粮大户、合作社、农投公司、政府项目客户的消费大类农机的占比达到67%,个体散户33%。

这一切的指向是规模化农业和组织化时代的到来,。规模化农业生产相匹配的一定是组织化用户,土地等基础设施需要中铁十四局等大型基建公司去建设,而建设出来的高标准农田可以有很多经营主体,土生土长的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投公司、上市公司,这一切应该是按市场化规则,对于一些无人问津的盐碱、滩涂地,最好的出路是交给中铁、中等中等央国企,他们付出努力改造出来的良田,理应配有使用权和经营权。

长期以来,积贫积弱的农业是央国企和资本避之不及的领域,现在受国家的召唤,承担着历史的使命,他们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大力拥抱呢?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农机情
2024-12-24 15:29:45

食品安全太重要了。回头准备长途奔波几百公里到胖东来采购一些面粉、蔬菜、酱油,这就是品牌效应啊。

发帖
陇上云
2024-12-24 12:12:00

民间藏粮不多了?!

发帖
美丽新世界
2024-12-24 12:08:18

军屯制度古来有之,这可是老祖宗的智慧

发帖
量产式顺溜
2024-12-24 11:16:26

更多央国企进农业,这是大背景所迫

发帖
阿鱼太困困
2024-12-24 10:43:07

可以为农业提供新思路

发帖
魅影
2024-12-24 10:02:22

削山填谷本身就是大工程

发帖
金桔
2024-12-24 09:21:38

交给央国企应该是好事

发帖
阅读下一篇

再创历史新高,实现播面、单产、总产“三增” 今年四川粮食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喷
213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