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浙江杭州市临平区的邻城农场内,只见一颗颗鲜红的草莓挂在空中,长势喜人。工作人员通过智能遥控,将草莓种植槽缓慢下降至齐腰高,以便游客采摘。“普通草莓在4月下旬基本落市了,我们的‘空中草莓’可延长到5月份。”负责人赵春锋告诉记者,今年该农场种了7.5亩“空中草莓”,亩产量2000公斤左右,这些草莓都以游客采摘的方式销售,每天采摘量在125公斤左右。
从“平铺式”发展到向立体种植要空间,近年来,浙江省大力实施农业“双强”行动,积极推进种养立体化,不仅突破了土地和季节对传统生产模式的限制,更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在嘉善中荷数字农业科创示范中心的立体育苗工厂内,得益于全程数字化、周年无间断生产模式,这里的蔬菜“长了一茬又一茬”。“育苗工厂面积虽只有720平方米,但上下共10层的智能育苗架,能节省70%以上土地。以生菜育苗为例,我们的全自动播种机每小时能播种生菜种子8万粒,种子经2天催芽即可进入立体育苗工厂育苗。依托数字技术,可以自动设置生菜育苗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灌溉量等,配备全自动供肥系统和立体LED补光技术,生菜育苗周期可从1个月缩短到14天。”该示范中心副总经理李汝荣告诉记者,根据不同作物种类,目前该示范中心育苗量可达1200万—2800万株,可满足传统农业3000—7000亩地的种植需求。
除设施种植外,各地还因地制宜推广高层楼房养猪、叠层笼养家禽、跑道式养鱼等集约化种养模式。在义乌市义亭镇畈田朱村,生猪住上了智能化“公寓”。“面对猪场用地难问题,我们从平面化猪舍养猪转向立体式工厂化养猪,共建有20幢最高6层的立体猪舍。”正康(义乌)猪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何进芳说,通过立体多层养殖模式,该公司在10亩地上可饲养2.8万头生猪,饲养人员减少三分之一,养殖集约化率是传统养殖模式的5—6倍。
如此高密度养殖,对环境要求很高。该公司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猪舍内设有自动环境控制系统,可及时排除里面的污浊空气。夏季可通过水帘系统将新鲜空气降温后再进入舍内,保持舍内凉爽;冬季则通过控制进风窗以及通风管道的大小来调节新鲜空气的进入量,必要时会采用燃气加热器和地暖来加温,为生猪提供干净整洁、温度适宜的生存空间。”
立体种养,既解决了农业设施用地紧张的问题,又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益。“浙江将继续大力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探索空间立体利用、作业机械替代、过程精准控制、技术高效集成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实现全天候高质效生产。”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浙江省已认定数字农业工厂(基地)417家、未来农场33家。2023年,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