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中大地广袤的土地上,无论是春耕夏耘,还是秋收冬藏,时常可以看到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开进田间地头,或上演“铁牛”欢腾闹春耕大戏,或描绘“三夏”繁忙好风景画面,或谱曲秋冬丰收华美乐章……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
近年来,安顺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机械化的部署要求,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持续提高农机装备机械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稳定和建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
黄腊乡河滨村村民郭开靖高兴地说:“我们去市区换新机还要运费,今天农机工作人员来我们村帮大家置换,实事办到了大伙儿心坎上。”
在普定县穿洞街道三兴村,村民孙学良刚购置了新旋耕机,他高兴地说:“旧的那台旋耕机一直闲置,周边售卖也不方便。如今有报废公司给予200元补贴,另外还有600元补贴直接打到一卡通,这可比当废铁卖掉划算多了!”
农机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贯穿农业生产的全环节,要让农机“利器”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需要在设备更新、换新上下功夫。
2024年,安顺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开展购机补贴政策集中宣传培训13次,业务培训1242人次,对县(区)农机购置补贴专栏信息公开情况检查4次和补贴机具抽查核验工作2次。共实施使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71.3万元(资金兑付率100%),补贴机具842台,受益农户711户;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284万余元,补贴报废机具1948台,受益农户1084户,完成率达115.93%。
“机械打田很方便,一天20多亩田不是问题。”在西秀区刘官乡水桥村,水桥农机合作社负责人何少文介绍,他家种植水稻800余亩,从育秧、种植、管护、收割全程机械化。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2024年秋收时节,普定县农机中心到化处镇水井村开展水稻机收减损测产工作。在测产现场,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测产程序要求,采用随机取样方法,对抽到的田间地块进行取样、数穗、数粒等实地测产,测产面积亩产达到512公斤,测产的机收减损率在2%以内。
耕地机犁地、插秧机插秧、无人机除虫害、收割机割稻……如今,从耕到种,从管到收,越来越多的现代农机设备在安顺市各县区田间地头大显身手。
2024年,安顺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农机具展示会3次,推广履带拖拉机、各类播种机、无人植保飞机、激光平地机、北斗直线辅助设备等先进农机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组织开展“农机闹春耕”现场会活动8次,开展各类培训会共5次,培训人员320人次,通过机收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减损率为1.74%、1.85%(均小于国家标准≤2.5%、≤3.5%指标);在普定县、紫云自治县推广北斗直线辅助用于水稻机械化插秧及玉米机械化播种,在平坝区完成水稻无人农场建设1个,在平坝区开展水稻测深施肥3500亩,推进农业生产农机农艺相互融合。
2024年5月30日,普定县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是安顺市首家挂牌完成运行的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6月5日平坝区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挂牌成立;6月21日安顺市、关岭自治县市县共建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挂牌成立;8月13日,西秀区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挂牌成立;8月22日,紫云自治县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挂牌成立;9月26日,镇宁自治县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挂牌成立。
在西秀区,安顺市“一块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对外开放全程机械化水稻种植技术,为农户解决水稻种植难题。该合作社负责人周兴忠说:“以前,农户种植水稻只有部分借助机器,去年,合作社租来不少农业装备,实现800亩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
在普定县化处镇兴达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袁道明说,合作社不仅流转土地实现全程机械化耕种,同时还对外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每年都要到镇宁、关岭、西秀区、织金、大方、黔西等地区进行跨区作业,作业面积达4.5万亩,带动县域内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参与作业。
近年来,安顺市不断探索发展“大田托管”模式、“一站式”服务模式、“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等多样化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不断鼓励农机服务组织通过跨区域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效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鼓励农机服务组织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普通农户及农业企业组建农业生产联合体,实现机具共享、互利共赢。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农机穿梭,编织着农民的丰收梦。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如今的“金戈铁马”,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正铆足干劲,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让黔中大地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动下沃土生金。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