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加紧把泥土翻晒几遍,过几天育秧设备安装好就要着手开展今年的育秧工作了。”2月12日,在重庆田中秧科技股份合作社(以下简称“田中秧”)基地内,负责人杨贤平正忙着准备育秧工厂设备安装的各项工作,今年田中秧专门投入20多万元引入了一整套智能机械化育秧设备,实现水稻种植阶段的全程机械化,春耕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2月12日,星桥镇民胜村,新农人杨贤平正驾驶旋耕机耕田。
“实不相瞒,工厂化育秧的设备是我们自费购买的,不仅投入大,相比传统方式成本还增加50%左右。”杨贤平介绍,让他们不顾增加成本也要引入这套设备的原因是工厂化育秧的优势十分显著。
目前,田中秧在梁平本地服务面积达到7000余亩,田块分布不均,只好采用就近就地育秧的方式。“而工厂化育秧只需集中一次育秧即可全部完成,育秧时间只需要20—30天,不仅不受天气影响,还可提高育秧效率和秧苗成活率。同时育出的秧苗苗质均匀、根系发达,有省水、省肥、省地、省工、用种少等特点,大幅度提高了起秧、运输和机插的效率。”杨贤平说。
2月12日,星桥镇民胜村,新农人杨贤平正驾驶旋耕机耕田。
杨贤平给记者算了笔账,通过提升技术水平,今后,农户平均每亩地种植成本节约100余元,水稻增产100余公斤,每亩累计节本增收400余元。
杨贤平2009年返乡发展农业,从起初的2个人,到目前的30个人,在他的带领下,田中秧一步一步扩大,合作社目前已拥有各类农机50多台套,每年为30多万亩稻田提供社会化服务,涉及四川、陕西、贵州、新疆等地。
“服务的种植户越多,责任就越大。”在杨贤平的办公室内,一块写满了密密麻麻文字的黑板格外引人注目,上面记录了从化肥、薄膜、消毒剂等各类春耕所需物资以及服务面积、育秧时间、播种时间等各种节点安排。“从2024年12月我们就开始了春耕准备工作,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才能顺利打赢这场春耕‘仗’!”杨贤平说。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