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在岁月流转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单程票,我们享受这个过程,最有价值的事儿不是留住时光,而是留住那些记忆。站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重温农机市场走过的历程,感慨万千。
从本质上讲,所有的市场活动都是围绕着用户“需求”展开的,“产品”则贯穿整个商业过程,是连接供方、需方以及物流方等各方的载体和纽带。在农机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点,用户需求决定营销模式,更决定了农机产品特征。
作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 我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位置。伴随着我国现代农业进程加快,当下已基本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到机械农业的转变,正在拥抱数字技术给农业带来的变革。从农业机械化角度看,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4%,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高级阶段。从农业产业成果看,中国不仅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而且在全人类粮食安全领域举足轻重,据统计,全球67%的蔬菜、50%以上的生猪、50%的苹果、40%的柑橘,都是我国生产的,农业机械装备助力,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纵观我国农机行业和农机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建国初期,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异常低下,农机工业处于最基础、最原始的产业状态。从1949年开始,经历了54年的产业积累,2004年,伴随着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出台实施,农机市场开启了爆发式增长的“大门”,自2004年开始的10年,被称为农机行业超常规发展的“黄金十年”,市场的巨大潜力集中显现,这个发展阶段,农机产品以大田作业所需的拖拉机、收割机、农用运输三轮车、农用工程机械为主,产品几乎供不应求,规模就能带来优势,具备一定体量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鲜有竞争对手,因为它们拥有大量的订单。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此时市场运行是基于“需要”,而非基于“价值”,这个阶段的营销模式以“产出规模”和“是否具有补贴资质”为主要决定因素。
伴随着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2014年成为近年来农机行业发展的又一个“分水岭”,由此开始,国内农业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水平跨过60%门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农机行业市场增速首次掉入了个位数增长轨道,也意味着农机行业“黄金十年”的终结,农机行业转型升级逐步深入,质量增长成为主流,突出特征表现在:传统市场的转型、升级以及伴随的增幅趋缓,新兴市场的崛起、孕育、壮大。
应该讲,2015年至今,是农机行业转型升级艰苦卓越的10年。全体农机人经受住了行业发展基调调头、市场增速放缓的巨大压力;经受住了连续3年疫情影响、全球经济持续下行的巨大压力;经受住了中低端产品竞争严峻、高端技术不足的巨大压力;经受住了存量竞争需求乏力、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局的压力……创新发展,不断突破,传统农机产品性能愈加成熟,升级加速,新兴品类市场供给满足程度大幅提升,高端、大型化、智能化产品国产化率迅速提升,采棉机、高密度打捆机、大型籽粒收获机等产品进口垄断被打破,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层出。处于转型升级期的农机市场展现出不一样的营销特点,面对存量竞争,技术和产品决定着企业成败。
越往前走,挑战依然重重,市场竞争压力愈大。在当下乃至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农机企业必须高度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农机市场全面进入“用户需求决定市场走向”的竞争状态,用户开始具备强大的话语权,尤其是在传统农机品类选择上,伴随着诸多品牌农机产品成熟度的增加,用户具有深度自主权,合作社、农机联合体等大客户话语权更重。
二是,技术、品牌、产品是最关键的核心竞争要素,决定了农机企业的生死存亡,换种说法,如今的农机市场竞争打的是“阵地战”,拼的是“硬实力”。
三是,新阶段需要新营销,既要坚守传统的实体渠道分销,也要关注新媒体、新平台应用,更要关注二手机市场、以旧换新、全过程解决方案提供,下力气形成自身竞争优势区隔,与时俱进,挖掘利润新来源。
营销无止境,营销模式创新与和重构要立足用户需求,要么为用户提供更多、更新的价值,要么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率,让我们认真思考吧!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