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插秧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用高速插秧机开展水稻插秧工作,不仅作业效率高,而且插秧质量好。但是高速插秧机在作业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高速插秧机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十分重要。现针对高速插秧机在作业中遇到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讲解和对策,以帮助更多的农户科学使用高速插秧机。
在湿烂田地工作发生陷车,
先判断发动机能否启动。
发动机可以启动的对策:
1. 将副变速杆放置于“插植”位置;
2. 将绳索捆绑在辅助苗架的下侧或牵引钩处;
3. 将绳子另一端固定在救援拖拉机上;
4. 牵引时,当拖拉机缓慢向前移动时,启动插秧机,并保持与拖拉机一致的移动方向;
5. 安全拉出。
发动机无法启动的对策:
1. 将副变速杆放置于“PT0”位置;
2. 将绳索捆绑在辅助苗架的下侧或牵引钩处;
3. 将绳子另一端固定在救援拖拉机上;
4. 牵引时,当拖拉机缓慢向前移动时,启动插秧机,并保持与拖拉机一致的移动方向;
5. 安全拉出。
出现缺秧现象:
1. 插秧爪磨损,
对策:调整或者更换插秧爪。
2. 播种不齐,
对策:使用比较均匀的秧苗。
3. 苗床太薄、扎根不良或苗床过软,载秧台上的秧苗溃散开来,无法插秧对策:苗床厚度应在2.5cm以上、使苗床变得更干更硬一些。
4. 苗床过厚,如果苗床厚度超过4cm,插秧爪将无法取苗,由于取苗不畅导致缺苗。
对策:取苗时稍稍增加一些取苗量;切掉一部分以使苗床厚度(苗垫厚度)达到2.5-3cm,如果切不掉,则不要使用这种秧苗。
5. 秧苗的苗床土质粘度偏大或田块属于粘土质,而且水偏少,插秧时秧苗无法从插秧爪分离,从而引起缺秧
对策:使苗床稍微偏干一些,或者浸在水中使其饱含水分;给田块灌注1-3cm深的水以使秧苗容易脱离插秧爪。
出现浮秧现象:
1. 田块中的水深超过3cm,水流入浮舟经过时留下的沟槽中,已经插好的秧苗或旁边的秧苗出现推倒现象
对策:将水位降至1-3cm;减慢插秧速度以减缓水的流动幅度;在允许的插秧深度范围内适当加深。
2. 苗根发育不良,床土为砂质土,秧苗容易脱离插秧爪,浸入水中后苗床土很快溶散开来,水多时则出现浮秧
对策:给苗床增加水分。
3. 田块的泥土太软或太硬,
对策:增加田块的硬度或降低田块硬度。
4. 插秧爪磨损,
对策:对机器的处理——更换插秧爪子。
出现插秧不齐现象:
1. 插秧爪磨损
2. 推杆变形
3. 插秧爪变形,取苗后不能正确夹持秧苗,导致插入田块中的秧苗不齐
4. 推杆不能完全推出,推杆没有完全推出,秧苗不能插到位、导致插秧不齐
对策:检查插秧爪和推杆,矫正插秧爪的弯曲部分,矫直推杆的弯曲部分;换上新的插秧爪及推杆等部件。
苗距变小:
1. 行使阻力偏大,车轮打滑,从而使苗距变小。
2. 机身前部浮起打滑,造成苗距变小,
对策:将苗距放大一级,以确保单位面积上的株数。
秧苗倒下、拱起:
1. 秧苗太高,已经栽好的秧苗被插秧爪推倒。
对策:对秧苗的处理:将叶尖剪齐至20cm以下。对机器的处理:稍稍增大插秧深度,减慢插秧速度。
秧苗的纵向传送不良:
1. 苗床的宽度过宽或者苗床过厚
对策:减小苗床宽度/切掉一部分苗床的底部,使它变薄。
秧苗堵在取苗口:
1. 苗床过软,无法充分取苗。
2. 苗床散开,泥土堵在摺动板的滑动面。
对策:给苗床增加水分/把苗床弄干。
插秧机发生前后颠簸:
1. 油压感测灵敏度过高。
对策:调整软硬度档位。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