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农机装备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不断更新换代,朝着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不仅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快,许多农机装备畅销海外市场。加速这一进程,是我农机产业走向世界的必修课。
一、智能农机助力高效生产
走进中联重科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大型机械设备正在有条不紊地作业中。在这里,平均每6分钟即可下线一台大型挖掘机,效率惊人。在车间外的产品展示区,拖拉机、收割机、抛秧机等各种类型的农业机械设备一字排开,蔚为壮观。
近些年年,我拖拉机产业基于产品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进行创新,研发农业机械高端产品。比如中联重科300马力的拖拉机,可以在不中断作业的情况下进行换挡,保证拖拉机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以工程机械为优势的中联重科,2014年进入农业机械领域,目前已成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板块,在研发创新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再如一拖智能拖拉机,代表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这些拖拉机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例如在非洲地区,YTO品牌的拖拉机因其出色的性能和经济性受到了用户的青睐。
湖南70%的面积为丘陵山地,山丘区田块细碎分散,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依托工程机械领域的技术优势,中联重科聚焦这些短板,将新能源、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成熟技术应用于农机装备,开发出了新一代智能农机产品。
插秧,是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环节,也是水稻种植最关键的一步。中联重科根据南方山地特点研发的智能驾驶插秧机,搭载自主研发的智驾系统,可实现自动驾驶、作业计亩、车辆监测三项技术有机融合,只需一人即可插秧作业,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为水稻插秧环节提供了更加智慧的解决方案。
中联重科智能驾驶插秧机搭载了‘北斗’卫星定位技术,能够实现厘米级的精准作业,并且通过高精度仿人工插秧技术,取秧插秧不易伤苗。
在后发赶超的路上,创新永远是不变的基因。目前,中联农机建有国家、省部级创新平台9个,50余个测试平台,年度研发投入近2亿元,近1000人从事农业机械研发,专利超1800余件。并且牵头成立了湖南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汇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
农机的未来,依然充满想象。推动智能农机和智慧农业的一体融合发展是中联重科当下正在努力的方向,并已经取得了突出成果。在国内多个地方,中联重科建设了智慧农场示范基地,实现智能农机的远程操控和无人化作业。
打开中联重科智慧农业平台,远在千里之外的安徽中联峨桥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所有实时数据、画面、参数等均在一个页面上显示,包括气象、土壤、施肥、作物等全要素,平台利用AI大模型即可给出作业建议,并且可以直接给智能农机设备下发作业指令。
“利用‘天、空、地、人、机’五位一体的数据采集,让种植者不用经常到田间就可以了解大田作物的生长情况。通过智能农机装备实现精准作业,实现大田作物种植管理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逐步用机器替代人,提高工作效率。”该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
二、我农机装备出海势头良好
湖南是农机出口大省,2023年湖南省农机产品出口4.58亿元,是“农机走出去”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以中联农机为代表的自主农机品牌加快向智能化、高端化进军,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产品得到越来越多国外客户的欢迎。
经过十余年发展,目前中联农机已形成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全球化营销服务网络,业务已覆盖亚洲、欧洲、南美、东南亚和非洲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中联重科农机生产基地,一众巨无霸农机装备十分亮眼,其中一款新型拖拉机在海外市场备受青睐。这款拖拉机的作业效率高,动力强,性价比较高,远销独联体国家、东南亚和非洲区域,用于田间作业和运输作业,已经累计在海外卖了几千台了。基于性价比,我们中国的拖拉机目前在海外拓展很快,也越来越得到客户的认可了。
农机设备的加速出海,离不开制造业的优势。中联重科利用工程机械领域多年的经验技术以及市场优势,由工程机械向农业机械延伸,在海外进行市场拓展。推进数字化、本土化、专业化,目前海外本土员工超过5000人。并且在全球布局了300多家航空港网点,通过航空港+地面部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场网络。
据介绍,当前中联重科的小麦机、烘干机、旋耕机、打捆机、抛秧机国内市场份额保持行业前列,海外业务同比增速连续三年位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第一,中大马力拖拉机出口成为行业第一。
在农机出海的过程中,中联重科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本地化制造,进一步提升中联重科在国际农机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中国农机装备标准和技术走向世界。
三、如何进一步推动我高端智能农机加速出海
中联重科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本地化制造,成功提升了其在国际农机市场的影响力。他们的智能驾驶插秧机和大型拖拉机在海外市场备受青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组建专家委员会、建设研发制造基地和推广应用基地,加速打造具有特色优势的高端智能农机产业集群,提升了国产高端智能农机产业水平。中国一拖敢为人先,在农机出海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综合这些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动我高端智能农机加速出海,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1、加大高端智能农机出海的政策支持力度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 2022年)》提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重点提到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推进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农机装备的生产研发和推广应用,同时要加快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农机装备的智能化水平。这一规划为高端智能农机的发展和出海提供了宏观的政策导向,促使企业朝着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农机装备,以适应国内农业现代化需求并提升国际竞争力。国家应加大高端智能农机出海的政策支持力度,促使其在国际市场中赢得商机,谋求较快发展。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这有助于推动高端智能农机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农机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农业的需求,为出海奠定技术基础。
国家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探索与作业量挂钩的补贴办法,这有利于提高国内企业生产高端智能农机的积极性,降低用户购买成本,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进而间接支持农机产品出海。地方也需履行法定支出责任,保障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
根据《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显示,到2025年,农机工业总产值要达到8000亿元,国产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95%以上,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和采棉机等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这一目标推动国内农机企业向大型高端产品发展转型,鼓励大型企业向成套设备集成转变,提高国内高端智能农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产品出海参与国际竞争。
2、提升高端智能农机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企业应增加在高端智能农机研发方面的投入,如中联重科年度研发投入近2亿元,众多企业可借鉴这种做法,吸引更多的研发人才,建立更多的研发平台,针对高端智能农机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例如在机器人、传感器、控制系统等领域深入研究,提升农机的智能化水平,如提高自动驾驶的精度、增加作业的自动化程度等。
二是产学研合作。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政府可以引导和鼓励这种合作模式,例如通过项目支持、政策优惠等方式。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企业则有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双方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加速高端智能农机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像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可以与农机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与生产。
3、满足市场需求策略
一是通过定制化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高端智能农机产品。例如针对美国大规模农场对精准农业的需求,可以提供配备高精度卫星定位系统、先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大型农机;针对日本小面积精细化农业和老龄化社会的特点,提供小型化、自动化程度高的农机。
二是本地化服务。建立本地化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提供及时的售后服务。在海外市场设立售后服务中心、培训当地的技术人员等,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品牌建设策略
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通过参加国际农业展览会、举办产品发布会等形式,展示中国高端智能农机的技术实力和产品优势,提高品牌知名度。例如企业可以在国际农业展会上展示最新的智能农机产品,进行现场演示操作,吸引国际客户的关注;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推广,讲述品牌故事,传播品牌文化,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