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山东省第十七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邀请,笔者作为比赛裁判参加了中职组农机检修赛项的裁判工作,今年参赛人员达到了21支队伍42个学生,涵盖了山东省12个地市,据说因为时间关系,还有一些想报名的队伍没有得到组委会批准。从本次比赛情况看,参赛学生的操作技能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对他们来说,无论是未来从事农机检修工作,还是通过这项赛事获得进一步上升的机会,是件好事。对农机维修行业来说,有这样一批17、8岁的孩子开始动手操作机械,也是好事。
平度市的职业教育起步早,上世纪八十年代,平度职业教育中心开始与德国德赛尔基金会合作开展双元制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遍布农工商、产学研多个行业和产业。因为职业教育搞得好,上世纪九十年代便有国家领导人来平度指导视察,近几年,平度职业教育中心的领导还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平度职业教育中心学科比较齐全,包括种养殖、面点、木工、酿酒等涉农学科,尤其是机电专业中常设了农机课程,在中职教育中似乎并不多见,在当下很多高校都取消了农业机械相关专业的背景下,更是难能可贵。在教学中,他们培养了一批在省赛、国赛获奖的优秀学生,根据相关鼓励政策,分别被推荐到了相应的高校继续深造,实现了“弯道超车”,多数学生被各大企业选中,获得了较好的工作机会,为一些智力水平相对低一些的学生提供了一条成长之路和成才之道。近年来,学校能够受到关注,连续承担青岛市、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农机检修赛项活动离不开学校决策者的倾力支持,还有如教务主任纪晓军老师一样不畏艰难、勇毅前行的管理人员,如侯书臻老师一样30年如一日恪尽职守、忠诚奉献的“老黄牛”,更有一批三十多岁勠力同心年轻老师。为了办好比赛,在经费并不充足的情况下,他们主动对接社会资源,联系本地农机销售企业协助办好比赛,辛勤工作为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保留了点点星光,在基层默默托举着中职学生的希望。
高校有高校的特点,中职有中职的优势。高校农机专业办不下去的原因很多,招不到学生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学校和学生都认为农机行业技术含量不多,社会地位也不高,甚至有些工种脏、累、差,让人看不到希望,一般本科生都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造成人才严重短缺,全国2200余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大都面临着用工荒。解决用工问题,通过中职教育培育人才成为重要途径。但要培养愿意干这个行业的学生也不是容易的事,首先要培养他们的爱好,通过参加比赛获得好名次是一条出路,也是他们愿意学的动力。能获奖的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来说参加比赛获得了乐趣,有了学习的动力,也就有了成为人才的基础。
这些年,农机维修行业萎缩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一批高性能复式机具的不断出现,年老的驾驶维修已经解决不了新问题,农机检修成了换总成、换配件的代名词,造成了设备和资源的巨大浪费,亟待一批会干、能干的新人出现,中职教育从“小青年”抓起,给农机检修行业的存续提供一些新的助力。从比赛看,这些孩子接触农机的时间并不长,对农机这个行业更谈不上热爱,但他们的表现却让人刮目相看,有的一口气完成了拖拉机检修的整个过程,有的虽不能圆满完成,也是严格操作,拼尽全力。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火种,全力以赴的精神让人看到行业发展的未来。
乡村振兴靠人才,农机维修行业发展同样离不了人才。好的人才可以成就好的事业,同样,有前景、有韧性的产业才会吸引好的人才加入。相信随着职业技能比赛等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会有一批新人参与其中,未来,也会象一些欧洲发达国家一样,成为年轻人的向往。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