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科普
稻茎水蝇的
危害与防治
一、分布与危害
稻茎水蝇是钻入稻茎为害心叶和幼穗的稻毛眼水蝇类害虫的通称,与稻小潜叶蝇同属双翅目水蝇科毛眼水蝇属,主要见于南方稻区。常见种有稻茎毛眼水蝇和菲岛毛眼水蝇,其中:稻茎毛眼水蝇国内见于安徽、福建、湖北、云南、江苏、湖南等省,国外见于印度、日本等国。国内有局部成灾记录。据报道,湖南黔阳20世纪70年代在水稻上发现成灾,80年代为害进一步加重,晚稻被害株率可达30%~60%;福建省三明市80年代以来发生普遍,其中仅1985年就发生2万hm2,占当地双季晚稻面积的25%;90年代,福建、江西、湖南和湖北等省该虫发生普遍呈上升趋势,成为局部地区的主要水稻害虫之一。据江西南昌、萍乡调查,1993-1995年水稻受害株率一般为10%,部分严重的田块超过40%。福建尤溪20世纪90年代至2001年的调查发现,受害严重的田块穗被害率为20.0%~30.8%,产量损失达11.4%~17.6%。
稻茎毛眼水蝇寄主有水稻、李氏禾等,菲岛毛眼水蝇则为害水稻、茭白、李氏禾等。
两种稻茎水蝇均以幼虫钻入稻茎内为害心叶和幼穗,偶见潜入叶内为害。苗期和分蘖期心叶受害,被害处留下一层表皮,严重时内部腐烂,刚伸出的被害叶有腥臭味;叶片抽出后被害处呈弧形缺刻、孔洞,或干裂成条缝或变黄白色干枯,重者烂叶;被害株光合作用能力下降,生长缓慢,矮化,成熟期推迟7~10d,且穗粒数减少,产量受损。孕穗期嫩穗受害,常使稻穗腐烂发臭,能抽穗者亦可能影响穗粒数和千粒数,降低产量;有的抽穗后颖壳变白,不能扬花结实,形成秕谷,常被认为是稻椿象为害。
二、防治技术
可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一)农业防治
1.清除越冬场所,降低虫源基数 铲除沟边、塘边、田边李氏禾等越冬寄主,可减少越冬虫源。此外,在再生稻、落谷稻可安全过冬的南方部分生境,亦可通过冬耕翻田减少越冬虫源
2.采用合理栽培措施,减轻为害 适当提早播种,培育壮秧,大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促进水稻早生快发,可减轻为害。此外,适时排水烤田,降低田间湿度,亦可减轻为害。有条件的地方,适当安排些迟栽稻田,诱集较多成虫产卵,然后对迟栽稻田施药防治,以减少施药面积和用药量,降低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利于天敌的保护和利用。
(二)化学防治
在发生不重的地区或年份,可于其他害虫(如稻蓟马)防治时进行兼治,不需单独防治;但在该虫重发区域或大发生年份,可在卵盛孵期进行专门防治。防治指标:水稻分蘖期(含秧田期)株受害率达到10%、孕穗期达到5%,或分蘖期百丛有卵200~300粒、孕穗期100~150粒,可选用内吸性较好的药剂,如,每667m2用20%三唑磷乳油100mL或40%水胺硫磷乳油100mL,对水45~60kg喷雾,施药时保持3~5cm水层,可取得较好防效。此外,本田前期发生较重的地区,可在秧苗移栽前2~3d用上述药剂喷雾,带药移栽,亦有较好防治效果。春季越冬场所或稻田成虫盛发期也可用敌敌畏进行防治。值得注意的是,在贵州剑河,25%杀虫双水剂或杀虫双大粒剂对稻田蝇类害虫(菲岛毛眼水蝇)防治效果仅为16%~21%,不宜选用。
本文来源:《中国农作物病虫害》
文字与图片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 END -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