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农机市场在惠农政策扶持、产业升级突破以及用户需求支撑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有力的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加快农机产品中高端、高品质、智能化发展态势。业内人士预判,未来一段时期内,在惠农政策、产业升级、用户需求等因素综合推动下,农机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一、惠农政策提供坚实发展基础
我国惠农政策已构建起长效机制,其连续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农机产业和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其中,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成为关键支撑力量。如同一只 “有形的手”,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换代升级,稳步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2024 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以及《2024 - 2026 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意见》等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高达 213 亿元,补贴机具达 360 万台套,让 252.6 万户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从中受益,销售规模更是攀升至 1121.5 亿元。随着农业机械综合机械化水平持续稳步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农业装备支撑。并且,相关惠农政策仍在持续对农机购置与应用进行补贴,助力农业机械化发展,这无疑表明农机行业依旧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二、产业升级不断取得显著突破
农机产业朝着中高端、智能化、高质量方向加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先进技术在农机领域的应用愈发深入,推动着农机产品朝着品质提升、提质增效的方向大步迈进。智能远程驾驶拖拉机、无人插秧机、无人联合收割机等智能化农机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愈发广泛,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准度。
动力换挡、无级变速、新能源拖拉机制造技术也已走向成熟,并成功实现商品化销售,彻底结束了 350 马力以上重型拖拉机依赖进口的历史,彰显了我国农机制造技术的崛起。大型联合收割机朝着大割幅、大粮仓方向发展,头部企业推出的 18 公斤级大纵轴流联合收获机,更是代表了行业的先进水平。
围绕关键核心技术以及 “卡脖子” 零部件国产化的突破,我国通过 “一大一小” 两头推进农机装备的提档升级。一方面实现大马力机械的批量化制造,满足大规模农业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针对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的研发与生产,解决特殊地形和场景下的农业机械化难题。同时,高端智能产品的不断涌现,逐步达成了 “有好机用” 的目标。目前,已有十多家企业推出电动拖拉机、混合动力拖拉机等新能源农机,其市场份额也在稳步增加,为农机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三、市场需求得到有效支撑
从国内市场销售数据来看,2024 年我国农机市场各类产品表现亮眼,一些农机产品实现了反弹式恢复性增长,高端产品销量创出近年新高。
据不完全统计,在大中拖市场,220 余家大中拖企业实现大中拖销量近 24 万台。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河北、山东等区域凭借广袤的耕地面积和发达的农业产业,其大中拖销量市场占比达到 45%。其中,100 马力以上大轮拖、重轮拖凭借强大的动力和高效的作业能力,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中国一拖、潍柴雷沃、东风农机、江苏沃得四家行业领先企业,大中拖销量市场占比达到 52%,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在玉米收市场,2024 年76家玉米收企业实现玉米收销量 3.2 万台。山东、河北、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北方玉米主产区,占据总销量的 69%。四行机、五行机由于其适中的作业效率和性价比,成为玉米收销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达到 58%。英虎、潍柴雷沃、辽拓、金大丰、巨明五家企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市场率达到 51%。
2024 年12家小麦机企业实现小麦机销量 1.9 万台。河南、山东、河北、安徽、陕西等小麦主产区,占据总销量的 90%。8 公斤、10 公斤喂入量机型凭借高效的作业能力,占比达到 90%。其中,潍柴雷沃在市场中保持较大份额的领先优势,潍柴雷沃、中联重机、江苏沃得三家企业销量占比达到 90%。
中国农机市场在惠农政策的保驾护航、产业升级的强力驱动以及用户需求的有效支撑下,正稳步前行。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成熟,农机市场有望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阶段。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农机企业需将技术创新视为生命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同时,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的提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售后服务,增强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