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电动汽车由跟跑到领跑,产销量世界第一,受到世界尊崇。我新能源农机能成功复制这一经验,为我国争得另一张名片吗?本文展开讨论,以引导新能源农机健康发展。
一、我新能源农机能领跑世界吗
1、我新能源农机发展现状
在全球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农机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新能源农机主要以电动技术为核心,包括纯电动、油电混动、太阳能辅助动力和燃料电池动力等类型的农机产品。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其新能源农机发展较具代表性。中国大型企业已关注新能源农机发展,有几十家新能源农机制造商且形成了生产能力,如中国一拖2022年7月推出国产化率达85%以上的220马力油电混合动力拖拉机,预示着国产拖拉机电动时代的到来。
从使用场景来看,新能源农机可应用于设施种植业、丘陵山区和休闲农业等作业场景。电动农机具有结构简洁紧凑、控制灵活、低碳高效、无尾气、无噪音污染和维护成本低等优势。并且,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条件改善,电力供应稳定,农村市场对电动农机的需求将增大。
2、世界各国新能源农机的竞争态势
从全球市场来看,预计未来几年(2024 - 2030年)新能源电动农业机械市场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新能源农机市场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有所不同。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化起步早,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发展中国家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也在积极布局新能源农机市场。
美国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农场机械化率达95%。在新能源农机发展方面,有像约翰迪尔(John Deere)等大型企业参与竞争。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方面投入较大,其产品在全球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美国的农业机械产业发展成熟,并且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也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在智能农机与新能源结合方面可能会有更多探索,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能耗。
以德国等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在农业机械制造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欧洲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较成熟,农业设备生产以大型农业机械为主,其产业和产值稳定性高。在新能源农机竞争中,欧洲企业注重产品的品质、性能和环保标准。例如,在满足严格的欧洲环保法规的同时,不断提升新能源农机的续航能力、作业效率等技术指标,并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竞争全球份额。
3、全球新能源农机竞争焦点
各国企业都在新能源农机的核心技术上进行竞争,如电池技术(包括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等)的研发,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成本、缩短充电或加氢时间等。同时,在新能源农机的智能化技术方面,如自动驾驶、精准作业等技术的创新也是竞争的重点,这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准度。
在全球市场和各主要农业生产地区,企业通过产品性价比、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竞争来争夺市场份额。例如,提供更适合当地农业生产需求的产品,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并且能够提供及时、高效的售后服务,包括维修、零部件供应等,以吸引更多的用户购买自己的新能源农机产品。
4、新能源农机的技术突破难点
锂电池方面。虽然锂电技术已能够支持小型农业机械使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对于20千瓦以下的小型农机,锂电综合成本与内燃机持平;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大功率农机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于能量消耗大的大型农机,已能满足长时间作业需求。与传统燃油农机相比,随着电池成本有效降低,农民在购买农机时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新能源农机。从而从客观上支持了新能源农机发展。
氢燃料电池方面。氢燃料电池在农机电动化转型中有很大潜力,它具有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加注时间短等特点,适用于大功率农机。然而,目前其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成本高,包括燃料电池本身的制造成本以及配套的加氢设施建设成本。目前,氢燃料电池的制造成本使得采用该技术的农机价格昂贵,农民难以承受。其次,加氢设施不完备,与加油站相比,加氢站的数量极少,这导致氢燃料电池农机在使用过程中加注氢气非常不便。最后,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成熟度不高,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影响农机的正常使用。
电池安全风险。无论是锂电池还是氢燃料电池,目前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锂电池在高温、过充、过放等情况下可能会发生燃烧、爆炸等危险情况。氢燃料电池涉及氢气的储存和使用,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如果储存和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农业生产环境中,农机可能会面临各种复杂的工况和环境因素,如颠簸、潮湿等,这对电池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新能源农机的优势和不足
1、中国新能源农机的优势
中国政府对新能源农机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近年来,财政部逐渐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2021年农机购置补贴创下自2016年放缓后的新高,达190亿元,2021年同比增长11.8%。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新能源农机的研发和推广,如2016年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 - 2025)》明确将清洁燃料与新能源农用动力、电控喷射与新能源拖拉机列为重点发展主机产品;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 - 2020年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的通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等支持政策,积极引导和促进电动农机的推广应用;2022年6月30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广新能源技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绿色、智能、复式、高效农机化技术装备普及应用。
市场潜力优势。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市场规模庞大。2022年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611亿元,2023年为5857亿元,并有望在2024年增长至6100亿元。庞大的农业市场意味着对新能源农机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而且,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需求差异较大,这为新能源农机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例如小型电动农机在丘陵山区和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积累优势。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已获得良好的技术积累。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力度较强,而新能源农机可以借鉴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成果。例如,在电池技术、电动驱动系统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可以应用到新能源农机上。同时,中国在智能农机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将新能源与智能农机相结合,有助于中国智能农机实现“弯道超车”,由“农机制造大国”向“农机制造强国”突破。
2、中国新能源农机的不足
技术研发短板。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新能源农机的高端技术研发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在氢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虽然中国也在积极探索其在农机上的应用,但在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耐久性等关键技术指标上,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在智能化农机技术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高精度定位、智能作业决策等复杂技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
成本与市场接受度问题。目前国内纯电动农机的成本较高,加上电池续航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市场接受度还没有上来。例如,与传统燃油农机相比,纯电动农机的购置成本会更高,而农民在购买农机时往往会考虑成本效益。如果电动农机不能在成本和性能上体现出明显优势,很难吸引农民大规模购买和使用。
三、借鉴新能源汽车发展经验,让我新能源农机领跑世界
借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促进新能源农机的快速发展并力争在全球范围内取得领先地位。
1、强化政策支持与市场培育
新能源汽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培育。例如,中国政府出台了近百项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引导了产品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进步,推动了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新能源农机,我们也需要类似的政策支持,包括购置补贴、税收优惠、使用便利性等方面的激励措施。此外,应积极推广新能源农机的应用,通过示范项目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其环保和经济效益的认识,从而扩大市场需求。
2、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推动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创新和产品的不断升级。例如,宁德时代等企业的电池技术创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革命。对于新能源农机,我们也需要加大对电池、电机和电控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应注重产品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高效、精准需求。
3、推动产业链建设和成本控制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得益于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和成本优势。中国依靠国内巨大市场和激烈竞争,已经将汽车零部件的边际成本降到最低。对于新能源农机,我们需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制造,再到售后服务,确保各个环节都能高效运转。同时,应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4、加强国际合作与品牌建设
新能源汽车企业如宁德时代已经开始走出国门,在海外建厂,进入国际供应链体系。对于新能源农机,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应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通过参加国际展览、展会等活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结论。综上所述,借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经验,我们可以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链建设、国际合作等多种途径,推动新能源农机的发展,使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取得领先地位。这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也将为中国农机工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