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谁来种地的世纪之问有了最新的中国答卷(上)

分享至

关键词:谁来种地 世纪之问 中国特色 答卷

摘要: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自2012年7月,当时的农业部就对此作出回应,指出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一些地方农忙季节缺人手、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和副业化等问题愈发明显。2020年农业农村部的文件也明确提出“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回答“谁来种地”之问,我国进行了长达数10年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中国特色的“谁来种地”之路。

Key words: who will farm the land, the question of the century,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who will farm the land"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and urgent issue. Since July 2012, the the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responded to this concern, pointing out that a large number of young and able rural laborers have moved away, leading to issues such as a shortage of hands during peak farming seasons, an aging farming workforce,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sideline engagement in agricultu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2020, a document from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also explicitly stated that the question of "who will farm the land and how to farm it well" is becoming more prominent. To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who will farm the land," China has conducted extens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ver several decades, charting a unique path for "who will farm the lan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一、为了回答“谁来种地”,中国进行了数十年探索

从数据上看,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55岁及以上的占比33.6%,且近年部分地方这一比例呈上升态势。同时,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至2021年的64.72%,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从70.53%下降至22.87%,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也不断加深,2020年中国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2010年分别高出8.83和7.66个百分点。

1、应对措施与探索实践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国家大力推广高产、抗病的种子品种,并向农民提供技术支持,以提高粮食产量。同时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各种现代化农业工具的使用,保障了在农村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的稳定。虽然耕地数量未增加,但通过科技手段应用,粮食产量不断增长。

新农人的崛起。新农人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现代化农业技术,他们通过与农民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将农地集中起来进行大规模种植,提高了生产效率。其耕种方式类似美国农场主,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设备管理农田,如在播种、施肥、灌溉等环节使用先进农业机械和智能化工具,减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他们还引入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农民将土地出租获得稳定租金收入,还可选择进城务工,实现双赢。新农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化方向转型,成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农民合作社、机械化家庭农场等。以湖北省枣阳市鹿头镇小王庄村的康鑫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为例,2018年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农户以土地入股,村集体以机动地、资金入股,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种植、统一管理,推动土地效益最大化,实现农民和村集体共同增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小农户,集中不愿种、种不了、无人种的土地,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同时具有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等特点,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率。

2、发展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

土地托管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大亮点。农民把土地委托给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管理,土地和收成仍归农民,只需支付托管费。相关测算显示,实行全环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小农户,一般可提质增收15%-20%。例如安徽省亳州市三义镇农户郭中平,将土地全程托管给专业组织后,无需操心农忙,还能受益于专业组织的机械化作业和技术管理。

3、未来展望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普及,未来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机器人和无人机将根据AI系统指令进行精确的播种、施肥、灌溉和收割等工作,能有效应对劳动力短缺问题。但传统农民将面临职业转型压力,国家需要加强对农业从业者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新技术,适应新生产模式。通过这些探索和科技进步,中国农业生产水平将不断提高,粮食供应将更加稳定,农业在全球竞争中也将保持强大生命力。

二、回答“谁来种地”最新的中国式答卷—技术经济学篇

1、我国无人农场的成功实践

近年来,我国在多个代表性地区布署了数10个无人农场试验项目,整合科研院所、农业装备、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信息系统等,进行集成化试验组装、配套,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等方面展现出强大优势,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广西水稻无人农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牵头实施的广西首个水稻无人农场,于2024年11月开展测产验收。该项目融合了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能化管理等多项前沿技术,标志着我国智慧农业迈出了坚实一步。

运用北斗导航技术,使播种行距更加均匀,优化了水稻生长环境,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引入水稻机直播技术,颠覆了传统育秧、插秧模式,大幅减少人力投入和生产成本。测产结果显示,无人驾驶水直播的青香优19香晚稻与早稻合计亩产达到1096.54公斤,无人驾驶机插秧的再生稻品种两季合计亩产也均超过1000公斤,远超当地平均水平。同时,推广再生稻种植模式,简化生产流程,每亩成本节约250 - 300元。

河南安阳县无人农场。建成于2022年,占地约1000亩,依托先进的物联网、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自动化农业作业。应用各类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其中无人驾驶拖拉机可实现厘米级别的高精度自动驾驶,具有自动启停、农具操作、自动避让等功能,适用多种田间作业。通过合理布局各类设备,每亩地粮食产量提高了125斤,每亩成本降低了200元左右。

邓州市首邑无人农场。农场构建了农情信息感知平台、农业数字分析平台、农机作业管理平台和智慧农业应用平台等运行管理中心,逐步实现对农作物关键环节的“无人化”自主作业。安装多台农情信息采集设备,如智能虫情测报仪,能自动诱捕害虫并拍照分析,可识别上千种害虫发生情况;广泛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多光谱无人机监测技术,结合各类监测数据,对农作物生长状态进行远程监测和精准指导。

新疆“超级棉田”无人农场。由极飞科技打造,占地3000亩,是集空中机器人、地面机器人、农业物联网和智慧农场管理系统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项目。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农场设施、装备、机械等进行远程控制,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无人化作业。自2021年运营以来,无人化率达到了75%,2024年棉花亩产达到529公斤。

2、我国智能农机应用研究

一拖智能农机应用。中国一拖的智能农机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在山药开沟作业中,安装了自动驾驶系统的拖拉机使原本对机手体力和技术要求较高的开沟、起垄作业变得轻松。东方红自动驾驶系统的地头管理功能,能在拖拉机牵引农具行至地头时自动完成降档、降速、暂停液压功能、提升后悬挂等操作,简化了机手操作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此外,在不同地区也有诸多应用案例,如在黑龙江建三江七星农场完成规模面积无人驾驶玉米播种作业和水田耕整地作业;在内蒙古通辽,185台东方红LX904自动辅助驾驶拖拉机集群作业助力甜菜增产增收;在河南、河北助力主粮作物增产增收;在西北的甘肃、山西、陕西等地用于多种主粮作物和经济作物耕种;在安徽亳州中药材种植园项目实现中草药种植智能化。

水稻无人农场实践。华南农业大学集成相关智能农机创建水稻无人农场,具有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和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等特点。在2020年的中稻和2021年的早稻生产中,该农场的稻谷产量均高于当地平均产量,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

智能农机的功能及关键技术在应用中的体现。智能感知功能,智能农机的智能感知系统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能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状况、土壤环境等的实时监测,为智能决策提供数据基础。例如在无人农场中,可实时获取作物生长和土壤信息,辅助后续精准作业。自动导航功能,以一拖的东方红无人驾驶拖拉机为例,其具备自动路径规划及导航功能,像在黑龙江建三江的作业中,能按规划路径完成旱田播种、水田打浆、平地作业等任务,千米直线跟踪误差只有几厘米,运动控制精度达2.5厘米,还可通过配备的毫米波雷达同时检测200多个目标点的距离和速度,保证作业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精准作业功能。在耕种环节,智能农机可以自动完成播种、施肥、灌溉等作业,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如水稻无人农场实现了耕种管收各环节的精准作业,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智慧管理功能。智能农机可通过远程监控技术,实现对农机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维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同时,基于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辅助农户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如在无人农场中实现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和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

3、我国数字农业应用情况

2003 年国家 863 计划将大规模现代化农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列为重大科技专项;2013 年国家农业部在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市率先开展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2015 年农业大数据成为新焦点;2017 年农业部正式设立数字农业专项。随着政府支持,中国企业在多个农业技术研究应用上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数字农业技术框架和相关体系。2019 年报告显示,2018 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到 33%,其中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到 18.6%,但和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数字技术率先应用在经济效益较高的行业。

应用领域与技术。物联网在农业领域应用广泛,基于物联网的农业解决方案,通过实时收集并分析现场数据及部署指挥机制,可提升运营效率、扩大收益、降低损耗。可变速率、精准农业、智能灌溉、智能温室等多种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推动了农业流程改进,还可打造智慧农场,实现作物质量和产量双丰收。大数据应用方面,万物互联产生海量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挖掘这些大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可实现决策数字化,全面提升生产效率。人工智能。在种植领域,人工智能有望提高粮食产量、减少资源浪费;在养殖领域,能有效降低疾病造成的损失;在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机器学习算法可帮助培育更好的植物基因,创造更安全、更高效的农作物保护产品和化肥,开发更多农产品,缩短农业研发进程。

在新疆喀什地区,至善清源等企业在该地区投资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园,通过智慧农业技术、大数据管理和区块链食品溯源等手段,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智能灌溉系统、AI 智能种植管理和无人机与自动化农业机械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更高效、智能化。区块链技术让消费者能实时查看农产品全流程信息,确保食品的安全和透明度。

在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十大农业领域建设了 150 个数字应用场景,形成一批高水平数字化解决方案。如寿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应用 120 多项专利技术,实现蔬菜生产管理的全流程云端托管和远程智慧可视控制;昌乐自然邦生态农业的“AI + 5G”西红柿种植系统、寒亭郭牌农业的“区块链 + 蔬菜”应用技术等也成功应用,推动了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

在江苏省智慧农场,农场里布满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并通过 5G 网络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调控。农民可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掌握农田情况并精准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效化和智能化。

陕西省的苹果种植基地通过直播平台将苹果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海外;浙江省的智慧农场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农作物的精准种植和管理。此外,潍坊市的相关区块链应用方案已复制到济南、日照、枣庄、四川彭州、安徽阜阳等地,推动了数字农业在全国的广泛应用。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忘心宅
2025-04-23 12:35:17

靠土地托管,那么未来托管费的定价与各方利益平衡 就又是新的大问题

发帖
李莎
2025-04-23 10:34:54

本质上,是条件苦、收益低的事情谁来干的问题...各国也都有类似情况

发帖
阅读下一篇

贺兰县举办2025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暨廉政警示教育培训班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汉中樵夫
784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