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新风。”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强调,要坚持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新风。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阐明了当前阶段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核心要领与关键任务,对持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乡风文明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紧迫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抓好农村移风易俗,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2024年,总书记在湖南、重庆、山东、青海、甘肃、福建等9个省区市考察时,均提及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足见关切之深、牵挂之重。
今年全国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提到移风易俗,并首次明确要“坚持”移风易俗。“坚持”一词,不仅是对以往移风易俗成效的充分肯定,更深刻点明了移风易俗工作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关键要义。在坚持移风易俗、遏制陋习的同时,还要积极培育文明新风。唯有破旧立新、破立并举,才能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方面,文明乡风建设要破立并举。要敢于“破”,坚决对高额彩礼、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说“不”;同时,要注重“立”,积极培育文明新风,树立崇德向善、勤俭节约、孝老爱亲等文明新风尚。具体实践上,通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挖掘典型,发挥榜样引领带动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等阵地,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文化素养;鼓励各地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乡风文明品牌。比如陕西省蓝田县从流传千年的《吕氏乡约》中汲取智慧,创新打造“蓝田新婚礼”婚俗品牌,摒弃不文明婚俗,融入“送家训”“诵乡约”环节,让婚礼简约而富有内涵,深受当地年轻人喜爱。
另一方面,文明乡风建设贵在坚持。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以来,农村地区高额彩礼、薄养厚葬、大操大办等陋习已得到明显改观。然而,受传统观念和风俗的长期影响,移风易俗工作仍然须臾不可放松,要防微杜渐、常抓不懈,防止不文明现象和行为的回潮反弹。这就要求各地要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任务扎实推进,避免“运动式”“一阵风”的治理模式。一要规章制度立长效。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建立“一约四会”等方式,明确行为规范和奖惩措施,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二要宣传教育“不断线”。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灵活利用村内“大喇叭”、墙绘标语等载体,强化宣传引导效果。三要因时制宜巧施策。各地要科学评估本地区移风易俗工作的不同阶段和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文明乡风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破旧与立新并行,在破除陈规陋习上出实招,在培育文明新风上下苦功,双管齐下、协同发力,才能让文明新风遍吹田野,为乡村全面振兴凝聚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