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虽持续提升,但高端农机领域仍面临严峻挑战: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导致供需错配,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足制约生态韧性,研发投入高企与市场认可度低形成成本困境。在此背景下,中国高端农机产业亟需以系统性思维破局,通过打好“协同牌”“创新牌”“应用牌”三大战略组合拳,构建从技术突破到市场落地的完整闭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一、打好“协同牌”:构建全产业链韧性生态
高端农机的突围需要产业链供应链高度协同,形成以“链长制”为抓手重构产业生态。数据显示,我国农机关键零部件进口依赖度偏高,部分液压系统、智能传感器等“卡脖子”环节亟待突破。破解发展难题,需要各方协同。主要由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国产化替代联合体”,联合科研院所、零部件供应商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政策引导建立区域性产业集群,通过地理集聚效应,形成从铸造、继续加工到整机组装的完整链条。这种“链主牵引+集群协同”模式,可有效解决产业链条断裂问题。
二、打好“创新牌:以场景化研发突破技术天花板
高端农机创新需跳出实验室思维,建立“市场需求—技术攻关—产品迭代”的闭环体系。尽快构筑“场景定义技术”的创新路径,立足全球领域做到引才引智与育才用智相结合,构筑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提高产品技术提升的实效性。政策层面可设立“揭榜挂帅”专项,针对丘陵山地农机、智慧农场系统等特定场景,给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的税收优惠。企业则应建立IPD集成研发体系,将用户纳入产品设计环节。
三、打好“应用牌:构建市场培育的飞轮效应
高端农机推广需打破“买不起、不愿用”的低质循环。提高高端产品的购机补贴比例,提高用户进行产品迭代的积极性。积极培育示范应用基地,通过“购机补贴+作业补贴”双重激励,提升高端产品的渗透率%。尽快形成“示范应用—数据积累—产品优化”的迭代模式并进行重点推广。完善应用基础设施,建设覆盖主要农区的5G基站、搭建全国性农机作业大数据平台,为自动驾驶、远程运维提供支撑。同时建立“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增强用户使用的信心。
全球农机产业正经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变革。作为全球需求最大农机市场,我国拥有5000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通过三张牌的协同发力,有望将市场优势转化为技术胜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未来三年是破局关键期,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在协同中突破瓶颈,在创新中定义标准,在应用中构建生态,最终实现高端农机产业的全面突围。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