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坚持质量兴农。质量是产业持续的动力,是产品的核心,也是农民收入的源泉。农药残留作为质量安全的首要问题倍受关注,蔬菜作为餐桌上的必需品,农药残留问题时常出现。
韭菜宿根性的生长特性导致其较一般蔬菜的病虫害难防难治,生产中多施滥施农药,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已成为业内公认的“多问题”蔬菜品种之一。“无公害食品计划”已推行了10多年,韭菜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依然顽固。
1 生产现状
韭菜在山西省算不上蔬菜的主栽品种,但确是传统特色菜,山西省韭菜种植面积8748hm2,分布在全省10个市60多个县(区),种植模式一般为大田和设施2种,年产量356314.4t,30%~40%销往外省。主要种植区以运城和临汾为主,如图1所示。
图1 山西省韭菜种植面积
运城韭菜种植面积5093hm2,占全省韭菜种植面积的58%,临汾韭菜种植面积2611hm2,占全省韭菜种植面积的30%,两地市的韭菜总产值占全省韭菜总产值的90%,能为1万多户农民带来收益。运城市盐湖区韭菜种植面积1667hm2,种植历史悠久,历年均价在3元/kg左右,设施韭菜生长期短,产量高,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盐湖区韭菜已形成规模并注册品牌,享有山西韭菜第1县的美誉。
2 农药残留现状
自2006年以来,对全省蔬菜进行例行监测,例行监测全年数据发现韭菜农残超标严重,故从2007年开始对全省11地市的韭菜开展专项监测。
专项监测抽样时间为每年5—7月;抽样方法为生产基地根据实际情况按对角线法和蛇形法等抽取样品,批发市场和超市随机取样;样品来源为全省11个地市的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超市;检测数量为110个左右;检测参数为11种→48种;检测方法为NY/T761、GB19648和GB20769 3种方法相结合;判定依据GB 2763。
全省共检测各类蔬菜样品17571个(例行监测),平均农残超标率为3.8%,检测韭菜(专项监测)样品1 208个,平均农残超标率为6.1%,历年韭菜的农残超标率明显高于各类蔬菜的平均超标率。
2.1 不同年份
表1为山西省2006—2017年蔬菜农药残留情况。由表1可以看出专项监测韭菜农残超标率明显高于历年各类蔬菜平均农残超标率。2007年韭菜专项检测第1年,检测参数20种,农残超标率15.3%,2007—2011年,韭菜农残超标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在2011年为历年最低1.8%,低于11年例行监测平均超标率。
在专项监测刚开始的5年中,1.8%的超标率鼓舞人心,但2012—2017年韭菜专项监测参数增加,农残超标率有上升之势,2011—2017年,韭菜专项监测抽样数量一直稳定在110左右,检测参数相同的状态下,超标率相近。
2.2 不同样品抽样地
样品来源于山西省内11个地市的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超市,由表2可看出3个抽样地均有农残超标。图2为山西省2007—2017年韭菜农残超标率不同样品抽样地比较。
由图2可知,超市和批发市场的超标率高于当年平均水平,批发市场超标率历年居高。超市和批发市场与人民日常生活接近,是购买力最强的地方,整体趋势高于生产基地。
批发市场和超市的样品部分来源基地种植,部分来源个体种植,基地种植和个体种植还有部分来源外省,样品属于不稳定状态。生产基地是蔬菜的主要来源地,由图2可得,生产基地超标率高低起伏,总体是下降状态。2007—2011年,生产基地超标率明显下降,2010年和2011年生产基地超标率为零。
2012年生产基地超标率有上升,但依然是样品抽样地中农残超标率最低,低于当年平均,低于批发市场和超市。生产基地是农残控制的源头,是降低农残超标率的主控环节。
2.3 不同样品来源地
因韭菜农残超标严重,从2009年开始,抽样时对样品的来源进行详细询问,以便区分省内和外省的韭菜安全现状。样品随机取样,外省样品的数量属于随机性,可以代表省内韭菜市场的样品份额。
由表3可知,外省韭菜样品数量占山西省韭菜市场份额的25%,本省样品超标率和外省样品超标率基本接近,外省样品略高于山西省样品1.1%,说明目前韭菜农残现状基本类似,外省韭菜农残超标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2.4 不同种类农药
农药的检测种类一般分为禁用农药、限用农药和常规农药3种。11年中农药类别和判定依据有改变,判定依据做过3次调整,本文以当时检测数据做统计,农药种类以最新要求做统计。
表4为2007—2017年农药检出和超标情况统计。由表4可知,禁用农药超标22次,限用农药超标24次,常规农药超标69次。
2011年是分界点,常规农药检出和超标次数明显增加,禁和限用农药检出和超标次数明显减低。检出的禁、限用农药和常见超标的常规农药如图3所示,甲胺磷和对硫磷是禁用农药,检出即超标,占超标率的19.1%,水胺硫磷、氧乐果、克百威、甲拌磷、乐果和克百威是限用农药,占超标率的20.9%,禁和限用农药超标占超标率的40.0%。
2011年以后常规农药检出次数和超标次数大幅增加,以毒死蜱和氯氟氰菊酯居多。禁和限用农药检出次数的减少,常规农药检出次数的增多,说明韭菜农药残留超标正在改善,菜农安全意识逐步加强。
图3 山西省2007—2017年韭菜农残3类农药常见检出比较
3 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标准体系待完善,标准化生产意识弱
山西省现已制定的农业地方标准300多项,多数是生产技术规程和以提高产量为主的标准,有关质量安全方面的标准近几年陆续增加。《无公害韭菜生产技术规程》和《绿色食品 韭菜生产技术规程》这2项地方标准刚施用生产,但施用地点有限,只限于个别认证生产基地。一些分散的地块农民不愿意使用,标准化生产意识淡漠,科学用药知识缺乏。
由图3可知,常规农药以毒死蜱和氯氟氰菊酯超标居多,占超标率的40.9%,毒死蜱和氯氟氰菊酯超标主要原因是整个生产季节不交替用药,加大用药剂量,增加用药次数,不按间隔期采摘,致使农药超标现象严重。
3.2 违法使用禁和限用农药
禁和限用农药仍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由表4和图3可得,禁用农药超标占超标总数的19.1%,限用农药超标占超标总数的20.9%,禁和限用农药残留超标占超标总数的40.0%。2007—2011年禁和限用农药超标明显,2011年以后,禁用农药超标1次,限用农药超标13次,禁用农药的使用越来越少。
近年全国的农药产品监测结果显示,许多农药中添加了违禁的高毒和剧毒农药成分,农药市场监管任务艰巨,农药隐性成分含量严重地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
3.3 安全消费意识薄弱
日常食用的韭菜来自超市和批发市场。超市和批发市场各类产品很多,有普通韭菜、无公害韭菜和绿色韭菜等。普通韭菜的品质劣于无公害韭菜和绿色韭菜,无公害韭菜和绿色韭菜不能实现优质优价,销量低于普通韭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和销售者的积极性。购买者在选择韭菜时考虑价格和外观,购买后考虑农残能否清洗干净。如有正确的安全消费意识可促进质量安全的提高,带动产业的发展。
3.4 质量安全检测投入少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监管者的眼睛,是全面提升质量安全的有力支撑,是质量安全的有效评价。检测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需要投入水平和结构相适应,才能保证检测事业的大力提升。检测参数要与农民使用的农药相适应,要与环境中的代谢物和残留物相匹配,要了解土壤的富集和代谢。
检测能力的不断提升需要仪器的配套和人员的培养。上述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和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快速提升,影响着质量检测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整体推进。
4 治理建议
韭菜从农田到餐桌有3个必要环节,种植、销售和监管,监管贯穿始终,是保证种植和销售的必要环节,检测做为监管者的眼睛,是不可替代的技术手段。如何把控好每个环节是控制农残超标率的必要因素。因质量安全监管存在于每个环节,所以监管建议与3个环节相结合,将从种植、销售和检测3个方面提出控制韭菜农残超标的治理建议。
4.1 加强种植管理
山西省韭菜种植相比国外较分散,如图1所示。运城是韭菜集中种植区,但也分散在11个县(区),最大种植面积1667hm2,1667hm2也是分散地块,不集中统一,给标准化规程的实施造成了难度。由图2可看出,生产基地的农残超标率历年最低,2007—2011年在检测参数不变的状态下超标率为零,基地的监管和标准化规程的推广功不可没。
4.1.1 标准化技术规程的推广
标准化技术规程是农业工作者根据每种作物的特性,农药的代谢和当地的气候等众多制约因素制定出的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提升质量安全的操作手册。规程推广前期,必须是技术人员深入基层,通过培训班、资料宣传和现场指导等方式,让农民在不能很快看到效果的情况下切实体会到规程的益处,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强农资补贴,解决防控中药剂和药械配备问题。
在不同时期,将对路药剂和药械供应给生产区,送到农民手中。规程的推广提高了菜农素质,降低了农药残留风险。规程的推广率要作为硬性要求去衡量标准化技术规程的应用。
4.1.2 基地的有效监管
基地与市场不同,是山西省居民食用韭菜的60%来源,基地管好就是把握住了源头,遏制了1.7%的农残超标率,如表2所示。采样中发现某基地外的垃圾堆中有禁用农药甲胺磷的瓶子,工作人员否认使用甲胺磷,但蔬菜中甲胺磷检出。
基地有认证基地和普通基地,认证基地要根据认证的品种严格执行技术规程,如有违规操作,采取加大处罚力度。普通基地在有条件情况下,要加快认证步伐。所有基地禁止使用禁用农药。
由图2可看出,2007—2011年基地农残超标率由15.5%降为0,说明基地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农残超标率比散户种植好控制和好监管,新技术的实施更容易,绝不能放松基地监管的力度,让基地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基地通过认证后,要针对主品种加强抽检,不能一劳永逸,放松监管,质量的保证和持续是需要不断强化和监督的。
4.1.3 GPS定位的应用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GPS技术在农业中应用广泛。GPS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配合使用可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进行监控,实现精准农业在国内是起步阶段。在山西省现有的状态下,可利用GPS对334 m2以上的韭菜进行精准定位,建立韭菜种植电子地图,使韭菜的种植区域实行自动导航,便于单一地块的查找,使韭菜生产无盲区。
4.1.4 追溯体系的建设
追溯体系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提升品牌效益,为产品的日常监管提供系统性保障。追溯农产品在大型超市可见,但价格贵和购买力弱。调研中发现民众对这种模式比较认可,会拿着产品去查源头。
追溯体系应在韭菜等易出问题的蔬菜上首先适用,一个产品出现问题,其他产品立即召回,健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建立生产企业的诚信档案,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监督。
4.2 加强市场监管
加强市场监管,合理使用禁和限用农药。禁和限用农药超标占超标率的40.0%,2011年前国家在宣传农药的规范使用,2011年后依然在宣传,宣传的效果明显。2011后,禁用农药超标1次,限用农药超标13次,超标次数和检出次数直线下降,2017年禁用农药超标1次,禁用农药依然有使用,在宣传不止的状态下,禁和限用农药超标另有原因。
4.2.1 禁和限用农药的监管
禁和限用农药屡禁不止,近几年虽然下降明显,由表4和图3可知,禁和限用农药超标占总超标率的40.0%,影响韭菜农残超标的农药如氧化乐果、甲胺磷和克百威等限用农药均为监管的重点。
禁和限用农药定点经营已实施,禁用农药实行实名购买,限用农药标签应明确注明应用于食用农产品时的安全间隔期。如何有效监管禁和限用农药的应用成为难点。
近几年,宣传力度的加大,农民对禁和限用农药的应用已有一定的了解。但依然在使用,尤其是韭菜上韭蛆防治使用甲胺磷和对硫磷效果明显,近年很多替代农药效果缓慢不被农民认可,这对农药的研制和新品种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药使用零增长的时代,禁用农药必须负增长。各级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发现违法行为严肃处理。
4.2.2 农药隐性成份的危害
农药添加隐性成份后,效果明显、利润高和受消费者喜爱。对于菜农来说,只是觉得找到了效果和甲拌磷相似的常规农药,殊不知对人体危害严重。根据检测数据有针对性的调查,韭菜中检测出克百威的农户,农民否认使用克百威,调查人员将农户使用的几种农药拿回检测,在标注多菌灵的农药中检测到克百威,而且含量大于多菌灵。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相差很大相比于禁和限用农药,就是常规低毒农药,在不知道的状态下也有可能导致农残偏高。有数据表明,2015年农药市场抽检,隐性成份含量占28%。近几年质谱检测技术的发展,便于农药隐性成分的检测,能科学解释农残中禁和限用农药超标的另一原因。
全国农资经营者和生产者信用档案实现全覆盖,信用档案与行政许可、从业资格和财政支持挂钩,加大农药隐性成份检测,将使农药市场弊革风清。
4.2.3 农残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
农残快速检测技术已有10多年的历史,一直在超市和批发市场使用。农残快检技术有很多制约因素,使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山西省内批发市场农残快检仪的覆盖率大于超市,但批发市场韭菜农残超标率最高。
如图2所示,占总体超标率的2.9%,超市居中,占总体超标率的2.1%。韭菜中禁和限用农药检测先用速测仪初步筛查可以避免中毒事件发生。高效使用农残快检技术必须加强人员培训,把省内的快速检测技术统一到同一水平,同一平台,才能让数据发挥作用,才能提高检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2.4 超市农产品准入制度
超市的货源一般稳定,但稳定的货源仍有2.1%的超标率,说明制度不完善。我国目前现状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还有距离,先从超市做起,对超市供货的农产品必须定期抽检,合格后颁发超市准入证,进超市后上农残快检仪,2道门槛争取把超标率降低。
4.3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农药残留检测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对分析仪器和人员素质要求很高,体系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全力配合。如何让检测数据指导生产,让检测数据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根据韭菜专项监测提出以下建议。
4.3.1 依种植面积定抽样数量
因检测经费有限,1个地市1年抽检10个样品,样品数量少,代表性差。山西省韭菜种植以运城和临汾为主,运城和临汾的抽样数量应该大于其他地区,建议以当地的韭菜种植面积定抽样数量,尤其是生产基地。
4.3.2 依生产季节定抽样时间
目前韭菜每年每个地市在5—7月抽检10个样品,设施蔬菜的增加,使反季节韭菜更受欢迎。反季节韭菜的安全问题谁来监测,因此抽样时间至关重要。设施韭菜生产期短,产量高和农残检测是空白,要根据韭菜生产季节定抽样时间,填补设施韭菜的不足和保证质量安全。
4.3.3 增加农残检测参数
近年来,韭菜病虫发生种类增多,危害程度也相对较重。由表1可知,检测参数和农残超标率成正比,检测参数越多,农残超标率越高。近几年设施蔬菜面积的扩大,加重了各类蔬菜的病虫危害,使得农药使用种类增加,不再局限于有机磷和有机氯等农药。应根据农民使用的农药种类增加检测参数,检测参数是发现农残问题的必要手段,用检测数据指导生产必须检测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加农残检测参数,杜绝漏网之鱼。
4.3.4 加强韭菜监督抽查
每年不定期配合监管部门进行韭菜监督抽查,抽查后的检测结果可以作为执法依据。因检测经费有限,专项监测发现问题后,对急需整治的地方进行监督抽查,尤其是生产基地。监督抽查的目的不仅是处罚和威慑,更是发现问题来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4 加强宣传培训和提高正确意识
韭菜农残超标就是“毒韭菜”说法不正确,在全民关注食品安全的情况下,有正确的舆论导向,科学的认识必不可缺。11年前宣传禁用农药不能使用,11年后宣传合理使用常规农药。
由表4可知,禁用农药从2011年后基本没有检出,2017年检出1次,主要原因为农药隐性成份。媒体的夸大报道,造成了一段时间的“谈韭色变”。正确的宣传应向人们说明市场上3种农产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的区别。合理的价格节点和正确的消费行为可带动产业的发展,促进民族的强盛。
5 结束语
使用农药是确保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直接有效方法,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农药在保证菜农增收,蔬菜丰产的同时,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长期的隐性危害。残存的农药在人体中通过富集蓄积,对人体和环境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了将这种危害降到最低,必须具备合理的技术规程,健全的监管体系,与时俱进的农残检测技术,3者密切配合,全链条严防,农残超标率降低势在必行。
来源:2018年9期《农业工程》(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作者:王洁莲 秦潮 刘巍
杂志订阅:点击链接
在线投稿:www.d1ae.com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