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山东省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分享至

在当前全面乡村振兴的环境下,实现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对于加快该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山东省是国内中药材生产大省,但存在机械化生产程度低、农机农艺融合性差、现有装备技术含量低、生产企业少以及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困难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发展建议:加强基础研究和相关机械化生产作业规范与技术标准建设;农机农艺融合基础上开展急需装备创新研发;发挥产业体系的人才优势同时延长生产产业链。

中草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瑰宝,是中医药文化事业普及、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载体,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地近黄海,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优越独特的气候条件与地理特点,使山东成为我国中草药资源大省。保护和大力发展中草药产业,对于保护农业生态多样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发展山东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及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山东省中药材生产发展迅速,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中药材田间生产机械化越来越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该文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能促进山东省中药材田间机械化的发展。

1中药材田间生产特点

与其他农作物相比,中药材田间生产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具体如下。

(1)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山东拥有中药材资源近1 500种,其中植物类药材达1 299种,大量需求的中药材有390多种,地产药材200多种,其中大宗种植有十几种,金银花、丹参、西洋参的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

(2)应用部位多种多样。目前中药材应用涉及到根、茎、花叶、果实以及全草。

(3)种植模式多样。同种药材种植模式多样(株行距不同)。套种、大小行和间作套种等模式均存在。

(4)栽植模式多样。栽植模式有种子繁殖、根茎繁殖以及芦头繁殖。

(5)同一部位成熟期不同。同一部位的成熟期不同,如金银花不同部位开花时间有差别,丹参种子不同部位结果成熟期也有差别。

中药材种植和使用部位的特点给机械化生产带来了困难。

2存在的问题

中药材种植机械化生产环节与其他粮食作物一样,通常主要包括机械耕整地、种植和移栽、覆膜、收获及初加工处理环节。

最近几年,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对中药材原料需求的增加及价格等因素,中药材种植得到迅猛发展。但与传统大田作物机械化生产方式相比,中药材种植田间生产方式没有大的改变。特别是一些关键环节,如播种、移栽和收获等,仍然以人工劳动为主,不能满足现阶段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和大户需求。

调研结果表明:与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等大田及经济作物相比较,中药材田间生产机械总体需求量较低、但在功能方面要求高,细节问题较多。目前开发研制生产难度大,因此可供选择的机具少,生产严重不足。山东省中药材田间生产机械化现状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

2.1中药材机械有效供给不足

与中药材田间生产机械化需求迫切不相适应的是中药材装备有效供给显著不足,目前面临着“无好机用”和“有机难用”的局面。

杨兆慧等:山东省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农业工程装备与机械化从中药材田间生产装备的供给来看,中药材品种繁多,田间生产环节要求也不同。目前整个中药材产区满足种植农艺模式需求的装备供给不足。如在播种机械方面,需要根据不同中药材种子的状况,种植的株行距、播种量、保苗株数和播种深度等进行播种装置的研究改造,这个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试制工作。

再如,在收获环节,采摘果实、花、叶类的中药材,其物理特性有较大差别,目前可供使用的机具基本上是空白,部分采收根茎类中药材有的有简单的机具,大多数是用大田作物生产的马铃薯收获、花生收获机等机具改装。

这些机具由于农机与农艺不配套,性能发挥不稳定、可靠性差,生产效率低,因此难以满足中药材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的需要。

从全程机械化过程看,重点和关键环节如用工量较大的播种和收获基本上没有突破,更不用提及全程机械化生产。中药材品种多,通常种植模式更是复杂多变,生长环境、田地条件又千差万别。

因此机械装备在生产上通用性差,如有些根茎类药材,虽然收获的都是地下部分,但它们当中有些含纤维多、木质性强、根茎结实、不易断裂、不易收获;而有些含水率很高、非常嫩脆、容易断裂破损。因此收获所用的机械装备完全不同,原理差别较大,造成目前适用性的机械装备少。

从中药材机械化技术供给看,能够指导中药材生产的机械化技术模式研究的很少,在实际生产中几乎没有应用。目前中药材实现机械化作业的环节,缺乏技术模式探索的总结,缺少具体的机具配置方案,更缺少技术和配置方案的推广应用。

2.2中药材生产未考虑农机农艺结合

目前山东省中药材种植栽培制度没有考虑到农机作业的问题,只是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种植。山东省地域面积广大,不同地市的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及生产规模也各不相同。中药材种类特性、种植行距、株型大小及成熟时间等千差万别,因此中药材品种培育、耕作制度和栽植方式不同,没有实现标准化生产,不适应农机作业的要求。

目前山东省在中药材田间生产上没有形成农机与农艺相配合的机制。农机研发、推广部门没有考虑中药材种植农艺复杂多样的要求,农机农艺严重脱节,中药材机械装备的适应性差。即使部分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主要是从农艺角度开展,缺乏对机械化作业方便性的考虑。

2.3田间生产机械质量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中药材生产从业者对配套的农机装备需求旺盛,特别是根茎类中药材收获环节由于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力,其机械化问题需求十分迫切。现实情况是所需农机装备应用效果不佳、种类完善度不高、有许多技术没有突破、再加上生产制造成本较高,导致用户购买使用不能满足基本性能要求,这些都成为影响中药材田间装备有效供给的关键因素。

2.4生产中药材装备的企业劣势

调查发现,山东省中药材田间生产机械厂家很少。全省几乎没有专业生产中药材装备厂家、全部为小企业生产(注册资金500万很少)或为企业的附属产品。现有部分企业也是规模小、自我发展能力差,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普遍低,生产加工工艺简单。即使少数企业在某些环节或功能上有所创新,也极易被仿制,多数企业生产的中药材生产机械为三无产品。

2.5中药材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困难多

调查发现,中药材田间生产装备由于规模和质量的原因大多数地市没有将其列为农机购置补贴目录,这就限制了这类机具研发与推广。目前中药材机械生产规范化程度低、效益不高,缺乏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带动能力较弱。对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大田作物农机合作社来说,中药材合作社成员数量少、装备数量少、服务农户少、作业面积小、服务领域和范围窄、辐射带动能力差且影响力不强。

3发展建议

长期以来,山东省中药材田间生产机械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部分在用的中药材生产装备也是用别的机械经过简单改装而来,没有针对性的开发研究。这样存在的弊端就十分明显。为促进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的健康发展,应通过科技投入,逐步促进装备向高质量、高技术含量、功能集成及多样化发展。按照目前的状况,田间机械化的发展新动能指导意见如下。

3.1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农机是指农业生产中为实现农艺技术要求而设计制造并运用的机械装备,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农艺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作物种植及相关技术措施的总称。农机农艺融合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性能与农艺要求要相互适应,构成高效协调的作物机械化生产系统,能在最小的投入下得到最高的产出。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土地流转的发展,各种农业生产环节对机械的依赖程度加大,精准农业的发展对农业机械的技术要求也更高更全面。要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快速的发展必须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中药材田间机械生产企业要研究与农艺相配套的农机装备。中药材种类多、采用部位不同,要善于抓住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如山东省大宗中药材丹参田间生产主要环节—移栽和收获,前者目前机械化空白,后者部分机械化但远没有达到用户的要求,在实际使用率非常低。根据这些难点问题去开发装备,不仅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实现中药材生产上的飞跃,对于中药材生产加工产业链的延伸都有明显的作用。

研究适应农机作业的农艺技术。农艺专家在中药材种植模式研究和推广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中药材生产的质量和产量,还要考虑农艺机械作业的可行性和方便性。生产实际表明,有时农艺稍有一点改变,借助目前的机械装备基础就会产生较大的生产动力,有效促进新动能的产生,改善装备供给侧结构调整。

3.2加强基础研究

调查发现,大多数生产上使用的机械装备,并没有根据中药材田间生产要求而设计。因此机械装备本身存在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缺陷。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加强基础性能研究,通过关键部件的研究,合理选择结构参数,实现特定的功能。

目前在生产上使用的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主要功能要求是有效进行泥土与根茎的分离。由于花生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大,地域分布也较广,这类机具上的核心技术有抖土、击打和振动来分离泥土等有多项突破。由于中药材大多为深根茎类,如丹参和甘草等,用上述装备进行替代使用存在根土分离效果差,损伤、损伤率高的现象。大多数情况下损伤对药材的品质有较大影响。要制造性能好的机具必须加强装备基础方面的研究。

3.3构建适于不同区域的主要药用作物机械化生产作业规范与技术标准

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科学技术、机械技术的发展,在中药材田间生产中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明显地受到中药材农艺栽培技术的制约。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中药材栽培制度的改革缺少规范性成为机械化技术体系的重要矛盾。

农户和合作社等种植户在生产中存在着机具怎么应用的问题,以及如何种植中药材来适应机械化生产的问题。因此农机推广部门应积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适宜中药材田间机械化技术与栽培模式相配套的技术规范来指导生产,成为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需要。这也是淘汰落后产能,产生新动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3.4创新发展,提高中药材机械化有效供给

提高中药材生产装备的有效供给是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中药材机械化的重要方法。一是加大中药材田间生产和初加工装备的创新研发。选择有一定研发基础的企业、科研机构组建研发平台,形成中药材机械研发创新团队加快研制出新型实用的中药材机械,逐步提高中高端型中药材全产业链装备供给水平。

二是加强现有机具试验选型。农机推广部门要选择一些适应性强、可靠性高和有发展潜力的机具,有针对性地开展试验验证,在此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反馈至有关部门,促进企业提高机具的性能。三是研发新型多功能一体机具,实现中药材轻简化生产。由行业部门牵头,给予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科研单位参与中药材田间机械化生产协同攻关,解决当前中药材生产的主要突出瓶颈问题。

3.5发挥产业体系的人才优势

为了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山东省成立了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创新团队应与种植企业合作建立园区,集中打造集技术、要素、机制、人才等全方位高标准试验区、展示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模式加快产业发展。采用“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并为种植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目前山东省中药材田间生产机械没有列入购机补贴目录,近期农机部门应以农机购置补贴为杠杆,将补贴资金适当向中药村机械化生产机具倾斜。

3.6延长产业链

目前山东省植物性中药材的生产基本上处于粗放经营,几乎没有任何加工,提供原材料的阶段。由于缺乏市场信息,有些中药材在田间就直接进行市场销售,造成药农生产效益下滑。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地中药材初加工机械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重要。

初加工可使农民从单一卖原料的粗放经营和价格竞争中逐步向简单加工、初级加工过渡,延长中药材的生产链,提高生产效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最近几年山东省文登西洋参产业的发展充分体现这一点的重要性。

该文分析了山东省中药材生产中的问题以及机械化生产面临的挑战,在调整相关产业结构的同时,提出了发展建议:加强基础研究和相关机械化生产作业规范与技术标准建设;农机农艺融合基础上开展急需装备创新研发;发挥产业体系的人才优势同时延长生产产业链,以期能促进山东省中药材田间机械化的发展。

(作者:杨兆慧 何晓宁 王东伟 王家胜 连政国)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中国柑橘外部品质机器视觉检测分级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知谷农机网
8555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