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在梨树县的实践

分享至

吉林省梨树县地处东北黑土地核心区,有耕地34万hm2,是全国名副其实的“大粮仓”之一,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突破250万t,位居全国前5强。

近十几年来,梨树县联手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团队,共同坚持不移地展开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攻关研发与示范,成功地创立出适宜东北黑土地的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化机械化技术模式与配套体系,也被称为“梨树模式”。

预计2020年,全县应用推广面积将突破13.6万hm2,一举占到粮豆播种面积的60%;同时分布在东北省区农户中的近百个试验示基地,平均示范推广面积超千亩,在秸秆还田利用、减轻风蚀水蚀、节肥节药节本、保土保水保生态、稳产增收等方面彰显出明显的作用,可以说为东北找到了以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为核心措施保护黑土地的路径,达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目的。

正视黑土退化的严重问题

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垦利用、高强度产出,机械频繁重复的过细耕作,大量秸秆离田或直接焚烧,在过去60年全县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下降了1/3,地里找不到一根蚯蚓,耕作层普遍不足20cm。

这样的结果,造成黑土风蚀水蚀越来严重,亟需找到一条保护黑土地的有效路径。

积极探索研发保护性耕作技术

面对东北黑土地严重退化的问题,自2007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开始在梨树县布兵扎寨,联手打响了探索保护性耕作保护黑土地的保卫战,率先开启了黑土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在梨树镇高家村建立起我国东北黑土区第一块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研究试验基地。

在研究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开创了农艺-农机联合攻关研究的典范。

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吉林省政府和梨树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与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个完整的玉米秸秆覆盖少免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己创立完善形成,并在东北4省区数百万亩玉米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正是在这个基地创立形成的一批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成果,引领促进了东北黑土地玉米耕作制度的改革,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保护东北黑土地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近几年来,高家村“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引起了了国内外的瞩目和关注,先后有十几个国家的专家、官员前往这个基地参观,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十多位院士曾经到这个基地考察过, 来自全国各地的调研学习的人员已达数万人。

创新建立保护性耕作推广的有效机制

梨树县在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中,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体系和人员切切实实起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 “二传手“的重要作用。同时与中国农业大学一道,积极创新建立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网络机制,以带动辐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的示范推广。

(1)组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推广联盟。梨树县依托实验站和院士工作站,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机企业等,组建了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建立技术示范基地,摸索科、教、推广加基地链条式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指导模式。

(2)召开农民研讨会,组织保护性耕作高产“打擂”竞赛。梨树县农业部门每年召开农民研讨会;在联盟微信群每月逢“8”举办在网上科技大讲堂,请专家、合作社理事长“零距离”传授、交流黑土保护的新技术;连续3年组织玉米保护性耕作高产竞赛活动。

聚集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科技支撑力量

(1)举办“梨树黑土地论坛”。从2015年起,梨树县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设立“梨树黑土地论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年会和一次国际研讨会。

(2)建立国家级保护黑土地高端科研集群。自2011年以来,先后引进请来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吉林省梨树黑土地保护院士工作站、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黑土地现代农业研究院等保护黑土地高端科研机构相继落户梨树;中国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等一批黑土保护研究科研项目也纷纷在梨树实施,这就为梨树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完善和大规模推广起到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保护黑土地,从保护性耕作开始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李社潮
1340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