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会上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更重要的是看变化。展会与市场互为镜像,展会能充分地影射市场,市场的风吹草动、冷暖炎凉也能在展会上看到蛛丝马迹,这也是每年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花钱去参展,以及那么多的人花时间去看展的原因。
今年在湖南长沙召开的中国国际农机展览会上,有26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插秧机企业有二十多家,目前国内通过补贴系统,能实现销售的插秧机企业有35家左右,能到会二十多家,说明企业参展的积极性较高,另一方面说明企业的生存状态尚好,还有能力和精气神来参展,那么今年长沙会上,插秧机企业有什么样的表现,行业有什么新的变化呢?
一、大企业大军压境,插秧机成为要补的最后短板?
今年长沙会,关心插秧机的观众会发现一个不太寻常的现象,那就是几个国内的综合实力很强的头部品牌也展出了插秧机产品,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插秧机主要是久富、星月神、林海这些专业化公司的专利,大公司进入插秧机市场,背后一定有重要原因。
如国内目前经营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企业潍柴雷沃展出了YA6 PLUS、YA8 PLUS两款高速乘坐式自走式插秧机,当然这也不是雷沃第一次在全国会上展出插秧机,但明显地看产品已经形成系列化了;中联重科展出了2ZGQ-825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而往年中联重科主打抛秧机,希望开创一条新赛道,今年展出插秧机,预示着中联要么是双赛道布局,要么把重心和方向调整插秧机上了;沃得农机深耕插秧机多年,已经有从手扶机到高速机完整的产品线,每年有5000台左右的销量,长沙会上展示的是骁龙2ZGF-6E,2ZGQ-8F,以及智能化无人驾驶插秧机;常发农装布局插秧机多年,其品牌为常发厚生,本次也展出了2ZG-6C、2ZG-8C25,常发农装内部自制能力很深,常发的插秧机配置的是常发自己生产的发动机,乘坐式搭配常发27马力、30马力三缸机;印象中东风农机似乎也展出了插秧机,但当时没有拍照,找不到凭证了。
那么国内大企业不约而同地进入水稻插秧机行业,有一些企业坚持了多年,仍然亏多盈少的情况下,为什么还在咬牙坚持呢?笔者认为有以下的原因:
一是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需要。潍柴雷沃、一拖东方红、东风农机、常发农机等头部企业主营业务全部是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这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两个农机品类,但是已经进入了饱和期,且国内外竞争对手上百家,竞争异常激烈,企业想保住现有的市场份额都很难更遑论增长。但企业必须找到增长的路径,否则在竞争对手力争上游的时候,企业原地踏步都是倒退,在这种情况下,头部企业会自然地有多元化的诉求,进入水稻机市场是业务的自然延伸。
二是多元化市场延伸。国内农机市场大的方面可分为北方旱田区和南方水田式,前面提到的几个大企业,主销市场是北方旱田,产品也偏北方,但北方市场成熟度高,竞争激烈,想增加业务规模,只能是向南方水田区渗透,而进入南方水田市场,需求规模最大的一是全喂入水稻机,二是插秧机。
三是插秧机规模大,利润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企业大批地进入水稻插秧机,是因为一方面有接近百亿的年需求,另一方面是久保田和洋马抬高了行业的利润空间,让国产品牌也有利可图,所以有能力做插秧机的品牌会进入这个行业。
所以说,出于主观和客观的需要,近几年几个大品牌一直很有耐心地在培育自己的插秧机业务,目前可能只有沃得的插秧机能上规模能盈利,但其他企业将其作为战略性业务在培育,
二、久保田、洋马仍然是国产借鉴和学习的榜样
令人扼腕的是,虽然经过了十年时间的强攻,但是高速插秧机的主阵地,国产品牌仍没有拿下,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的案例并没有在高速插秧机行业上演,这从展会的人气上也能看出来。
目前无论从技术的先进性,插秧机的性能和品质等软硬性指标上,用户的口碑和影响力上,日本久保田公司、日本洋马公司插秧机仍然占绝对的优势,国产品牌在手扶机已经有了一定的优势,但在高速插秧机上仍然处于学习和追赶的地位。
一方面是技术上日系三大品牌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插秧机价值不高,但是结构非常复杂,技术含量并不低,日本久保田和洋马在发动机技术、HST液压变速传动技术、整机智能化控制技术、仿人工插植技术等方面仍然领先于国产品牌。
二是新产品上久保田和洋马也处于领先位置。今年长沙会,明显地看出来,国产品牌创新乏力,与行业内的人士交流时,他们也认为今年难得看见有真正的创新和发明的产品,而久保田则推出了10行的kA10N和25cm行距的SPV-8AD25新产品。
kA10N是国内第一款10行的插秧机,在小麦机、水稻机和玉米机等产品上,国产的优势是不断地推出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机型,以达到在技术和品质上短期无法超越,但在机器效率上则可以领先的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插秧机上国产一直非常保守,从来不敢僭越日系品牌设置的门槛 。
三是在产品品质上日系仍遥遥领先。插秧机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技术层面的竞争,目前插秧机的技术是公开的,并不是黑箱化的,国产和日系在同一个水准上,无非是谁愿意使用更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部件。
国产插秧机和日系品牌真正的差异是在品质上,一方面是日系产品价格高,利润空间大,可以使用品质更好的配件,另一方面是生产组织管理上,日系企业擅长精益制造,就是同样的部件,装出来的产品要比国产的稳定性好,这方面国产需要虚心学习和长期追赶。
三、国产品牌提升产品力,寻找差异化
国产品牌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大企业越来越多,沃得、星月神一个是行业内综合实力排名前三的巨头,一个是有深厚背景和强大的集团公司的行业新秀,这些企业虽然还没有取得绝对的胜利,没有完成对日系品牌的全面替代,但是这些品牌一直在进步,一直在寻找弯道超车的路径。
从长沙会上可以看出来,针对国内水田区需求特点,近几年规模化水平提高和组织化用户的增多等市场变化,国产插秧机品牌在产品上做了大量的创新和适应性的改进。
一是加大发动机功率。国产高速插秧机普遍的功率是25马力、27马力、30马力,有企业甚至加大到35马力,而日系品牌目前还不敢超过25马力。
这有点像“大马拉小车”了,不过插秧机企业加大马力是为了提高机器的作业效率,而不是恶意的为了多换取补贴,但是发动机功率大了,能耗也会增加,使用成本会增加,这方面是个矛盾。
二是加强机身的强度。从展会上国产品牌的宣传上可以看出来,企业普遍的做法是使用更粗的钢材或硬强更高的材料,加大加粗前桥、轮辋、变速箱壳体等,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可靠性。
三是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主要是电驱系统和自动导航和无人驾驶系统,这方面国产品牌更愿意尝试,在硬件上落后的情况下,通过智能化提高机器的性价比是国产的一个策略,也是一种进步。
四是推广钵毯苗插秧、宽窄行插秧、膜上插秧等创新性的种植模式。这方面久富、玖顺、林海等国产品牌没有成功者的包袱,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的尝试,反过来久保田和洋马学习国产品牌的做法。
整体看,在技术和品质落后的情况下,国产品牌表现得更积极主动和更具创新精神,不管有效抑或无效,在差异化方面,国产开展了大量的创新工作。
四、国产品牌要“腾笼换鸟”,主力队员已上场
插秧机这类产品,目前最大马力只有35马力,在动力产品上,属于小型农业机械,很多人认为插秧机很简单,技术路线又是成熟的,所以会很仓促的进入。
但插秧机实则一点都不简单,这是因为插秧这个作业动作就很复杂,机器要模仿人手进行插秧,背后是大量的机电液技术和技术之间的互相配合,所以我们就能看到插秧机有诸多的变速箱、传动轴、液压件。
客观的讲,高速乘坐式插秧机的传动系统、电液系统的复杂性是远远超过拖拉机的,所以在技术和制造难度上,插秧机是有很高的门槛的,这就决定了并不是中小企业就能做好插秧机的。
不要说国内的中小企业,就是约翰迪尔、美国爱科、克拉斯这些跨国公司,在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青贮机上是统治性的存在,他们都进入过插秧机行业但是都没有搞好插秧机,克拉斯德国总部的展示中心就有一台6行的水稻插秧机。
另一方面,相对于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播种机等农机,插秧机的作业环境要复杂和恶劣得多,插秧机是在水田里干活,水田的特点是深泥脚,水面下环境高低凸凹软硬不同,甚至有大坑或石头,在很复杂的水田里,行走时都有难度,要把秧苗整齐划一的插下去,且要追求效率、成活率、丰产丰收等综合指标,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
所以插秧机虽小但并不简单,生产插秧机有很高的门槛和难度,其实对于企业来讲,也是有门槛的,从现实情况来看,日本久保田、洋马、井关三大巨头都是真巨头,在全球都有影响力,内部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都是国际一流,所以他们能做好插秧机也是有其合理性。
但国内目前从事插秧机业务的绝大多数是南方的中小企业,当时进入时企业可能也并没有敬畏之心,没有面对巨大困难的心理准备,但进去之后,才发现要把这个业务做好做出水平,能与日系抗衡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国产插秧机有必要进行“腾笼换鸟”,沃得、雷沃、中联、常发这些企业,一方面是具备技术、制造、推广、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实力,这对一个结构复杂且对服务高度依赖的产品是必备的条件;另一方面企业实力强大,资源充足,可以打持久战,一年拿不下来就两年,两年拿不下来就十年,总有一天会吃透技术、打磨好产品,做出和久保田、洋马一样,甚至超过日系品牌的产品。
结语: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在国内插秧机行业,久保田、洋马仍然处于领导地位,国产品牌仍然处于学习和追赶者的位置,目前看,从技术先进性、产品品质和作业可靠性等方面,国产与日系之间的差距还很明显,但国产进步很大,国产品牌的决心也很大,再加上潍柴雷沃、沃得农机、常发农机、中联重科等重量级选手已经上场,国产插秧机行业发展速度有望提速,与日系之间的差距有望快速缩小。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