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翩然而至,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与全球农业需求的深刻变革正携手绘制一幅崭新的田园图景。在这场绿色革命的浪潮中,履带拖拉机凭借其独特价值,正悄然进入它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长久以来,拖拉机作为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经历了从传统到智能、从单一功能到多元应用的转身。而今,履带拖拉机凭借其卓越的地形适应性、强大的牵引能力以及高效节能的运作模式,成为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履带拖拉机正逐步摆脱传统束缚,向着更加智能、环保、高效的方向迈进。在这充满希望的2025年,让我们共同见证履带拖拉机新时代的全新启航!
一、履带拖在2024年的表现
通过具体的数据,才能把一个品类的年度表现反映出来。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数据可推算出来2024年国内通过补贴系统实现了约2300台的履带拖销售,相对于2023年来讲,2024年有所增长,这与轮式拖拉机15%的下滑形成了较明显的对比。
然而,这种对比的实质性意义或许有限,观察下图不难发现,履带拖拉机在国内确实曾书写过一段辉煌的历史,1958年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生产了第一台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之后产量一直在攀升,到1980年实现了24015台的辉煌战绩,但巅峰期即下滑期,随着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和履带拖的阶段性使用完成,小四轮拖拉机承接起了小规模农业生产的使命,之后履带拖基本上退出了耕地、犁地市场,退缩到了农田水利建设的狭小市场,在2010年之前国内也只有一拖、冠世、葛拖等三四家履带拖拉机生产厂家,一拖东方红的销量也萎缩到了3000台水平,并保持了较长时间,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出台后轮式拖快速发展,并进一步挤占履带拖的市场,之后东方红履带拖进入千台产量,直到近几年的勉强维持在两位数,一代神东方红履带拖就此沉寂。
出人意料的是,承担起重振国产履带拖拉机雄风的,竟是南方轻型履带拖拉机,严格意义上讲目前在湖南、江西、广西等地销售的履带拖拉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履带拖,而是轮履互换型拖拉机, 现有的几家生产企业的供应链主要在山东及潍坊地区,借用的是轮式拖的配套体系。
基于水田轮式拖拉机研发的履带拖拉机,充分满足了水田区域对于良好通行性、轻微碾压效果以及重负荷作业能力的需求,尤其在冬水田区更是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并逐渐向其他水田区域及烟草种植区等广阔领域拓展。
履带拖拉机近期的一次销量激增发生在2022年,正值国三排放标准向国四排放标准转换的关键时期,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提前消耗了未来的市场需求,从而引发了2023年和2024年两年的市场低迷,正应了那句‘萧条的唯一原因是繁荣’。
二、时隔40年,国产履带拖重新复苏,行业开始变得热闹
国内履带拖拉机行业最大的变化是2021年潍柴雷沃公司进入了履带拖拉机市场。
潍柴雷沃的加入,对履带拖行业产生了深远且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作为大企业,潍柴雷沃在近十年来始终是国内农机生产的领头羊,对产业链和配套体系的掌控力无人能及,它的加入为履带拖行业带来了以往农夫、富佳等专业公司难以企及的资源,这对整个行业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另一方面,潍柴雷沃还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目前,国内拖拉机行业大致可分为东方红系和潍柴雷沃系,类似于手机行业的苹果和安卓系统。东方红的配套体系相对封闭,周边拖拉机企业稀少,正所谓“大树底下难长草”。而潍柴雷沃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在潍坊周边构建了一个强大的生态体系,数百家供应商共同支撑起了雷沃的百亿规模,同时也带动了一批拖拉机企业的发展,形成了森林般的生态,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潍坊及其周边100多家拖拉机企业,包括洛阳及周边十几家拖拉机企业,都是唯雷沃马首是瞻,雷沃进入履带拖市场,雷沃的小弟们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市场论证闭着眼睛就跟进来了,目前已知的有萨丁、华夏、鲁中等十几家企业跟前,鲁源机械提供通用差速转向底盘总成,小企业可方便地开发履带拖拉机。
雷沃在2021年进入,2022年市场试销,2023年形成销量,2024年开始发力,占有率20%,雷沃在南方水田区有500多家一级经销商,其渠道推广分销力度是小企业无法比拟的,预计2025年的占有率会进一步增加。
根据市场分析,预计到2025年,国内履带拖拉机市场,特别是轻型和差速转向履带拖拉机市场将呈现活跃态势。潍坊福田系的积极进入预计将推动行业销量增长,这不仅对整个行业是利好消息,也将导致市场竞争格局的转变。具体而言,湖南省在履带拖拉机市场的份额可能会受到挤压,而潍坊系的市场份额有望显著提升。
当然竞争还有一个下面的效应就是激发企业的创新力和斗志。湖南农夫机电在履带拖行业属于“独孤求败”式的存在,但没有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所以发展速度不紧不慢,潍坊系大举进入之后一定会激发起湖南系的竞争意识,毕竟农夫机电在行业沉淀多年,其对履带拖的认识和市场口碑并非新进入的企业短期内可超越,所以2025年之后农夫机电可望开始嬗变。
三、国内大环境有利于履带拖产品
可以说2025年是近10年对履带拖利好最多的一年,履带拖的中兴之路似乎就要开启了,2021年,我曾撰写《履带拖王者归来》一文,当时预感履带拖将开始二次增长。然而,将履带拖称为‘王者归来’或许过于草率,毕竟轮式拖拉机仍是拖拉机行业的领军者,履带拖拉机更像是不可或缺的‘配角’,但其作用与价值不容忽视,未来几年其占比持续增长是大势所趋。那么2025年有哪些利好呢?
1、补贴政策“偏爱”履带拖
《2024—2026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指导思想是“鼓励先进、淘汰落后”“优机优补”,大幅度地降低了两驱、四驱机械传动轮式拖拉机的补贴额度,针对轮式拖和履带拖,政策有明显倾向性,从产品品目的增减、补贴额度的调整、功率段的设置等细节上能很明显地看出来新三年补贴“抑制轮拖,鼓励履拖”。
具体到履带拖拉机的补贴上,新三年补贴中重型履带拖拉机补贴额度没有变化,相对来看从80-160马力的补贴标准整体要高于同马力段的四驱拖拉机,例如,160马力机械换挡四驱拖拉机的补贴为26600元,动力换挡的补贴则为48500元,智控动力换挡更是高达51000元,相比之下,160马力及以上的重型履带拖拉机补贴则达到了102600元,目前国补标准中就是最大马力的智控拖拉机补贴标准都没有超过100000元,可见政策对履带拖的“偏爱”。
另一个品目50-70马力、70-100马力轻型履带拖补贴额度也没有变化,分别为14400元、17200元,当然也比同马力段的机械传动的轮式拖拉机补贴要高很多,显然仍然是被特殊照顾。
当然最值得关注的是差异转向轻型履带拖拉机,这一次变化最大的地方就在这个品目上。
根据新三年农机补贴政策,履带式拖拉机的补贴分档进一步细化,新增了110-130马力、130-150马力以及150马力及以上三个分档。特别是对于150马力及以上的差速转向履带式拖拉机,补贴额度提升至54200元,这将显著推动履带拖拉机向更大推力和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总结看,新三年补贴对轮拖稍显“不友好”,尤其是对两驱、四驱机械传动拖拉机,而对履带拖整体是“偏爱”,不降补是底线,同时细化分档,增加了对“大底盘”差速转向履带拖的补贴,政策的走向“昭然若揭”,支持什么和不支持什么也是“路人皆知”。
2、规模化农业、组织化用户对履带拖刚性需求
履带拖拉机的优势是接地比压低,保护土壤,用履拖作业在旱地避免形成犁底层,保墒防旱;水田防止破坏硬底层,保证水田正常耕作;轮拖接地比压是履拖的3倍,试验表明,耕地被三轮拖压实后出苗率仅为30%-40%,而履拖压实后出苗率仍能达到80%-90%;水田的轮拖轮辙更是影响插秧和收割,甚至造成泥脚不断加深而无法耕种。牵引力大,深翻负重作业优势明显,相同重量的履拖的牵引力是轮拖的1.4-1.8倍,牵引效率方面,轮式拖拉机最大牵引效率是55%~65%,履带拖拉机可达70%~80%,也就是说同马力的拖拉机,轮拖发动机有效功率要比履拖多丧失15%;通过性和爬坡能力超强。
从使用的主体来讲,以给别人搞作业服务为主的机手或服务组织对履带拖不感冒,这是因为履带拖作业速度慢,尤其是频繁的转场非常不方便,所以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几乎是清一色的轮式拖拉机,短期包地的种植户同样不会选择履带拖,他们对土地的经营方式更偏向于短期效益,近乎“竭泽而渔”。
欧美国家的履带拖为什么会有10%~15%的比例呢?因为欧美国家种地的大多是以农场的形式存在,土地是私有的,“有恒产者有恒心”,为了可持续发展,在一些必须用履带拖的作业环节会用到履带拖和履带装置的农机。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和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土地使用权趋向固化,使用期限延长,组织化用户在基础设施和土地上的大量投入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有恒产有恒心'的理念在国内得到体现,组织化用户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增加了履带拖拉机的比例。这表明大型履带拖拉机,如一拖东方红履带拖,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履带拖的拉动
2024年全国已经建成了11亿亩的高标准农田,预计2030年建15亿亩。从近期得到的消息看,未来几年,新建和升级的高标准农田将达到8000万亩,国家对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也在持续提升。
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对重型履带拖拉机有需求,今年在北方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重型履带拖在带着卫星平地机在作业,而高标准农田建成之后,还需要3~5年时间的培植地力,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被大型挖掘机、装载机等反复碾压,土壤板结再加上是生土,无法直接耕种,所以需要履带拖或重型轮拖带大犁翻地,这种作业重型履带拖优势明显。
后记:需求有轮回,需求也受外部环境影响,对于履带拖拉机,2025年最大的利好来自新三年补贴政策,再加上规模化农业、组织化用户需求牵引和技术本身的进步,这让履带拖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会。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