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装备是“国之重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当前,全球农机装备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加速,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迫切,亟须加快发展农机装备新质生产力,推进农机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新质生产力的特点
新质生产力是指在科技创新驱动下,以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生产力形态。它强调知识资本、技术创新和人才资源的积累,通过智能化、柔性化和个性化的生产方式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基本特征
传统生产力由运用传统技术的产业承载,而新质生产力由经过先进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或者运用先进技术的新兴产业承载。不能简单地以产业划分传统和新兴,每个产业内部都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例如在农业中有高度科技化的现代农业,服务业中也存在科技含量低的部分。传统产业技术相对成熟,标准和规模较固定,发展慢且商业模式陈旧;新兴产业技术含量高、成长快,擅长利用新商业模式。
2、成长性方面
在既定条件下,传统生产力在旧领域成长性低、增长速度慢且呈递减趋势。新质生产力于新领域则成长性高,增长速度快并呈加速发展态势。这是因为新质生产力往往处于新兴的发展赛道,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资源投入,不像传统生产力受限于已有的发展模式和市场饱和度。
3、结果呈现方面
传统生产力劳动生产率相对低,提供既有产品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劳动生产率高,能够提供新产品、新服务或者性能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高。例如随着数字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新质生产力可以实现更精准的生产控制,生产出质量更好、功能更多的产品。
4、竞争环境层面
传统产业形成的传统生产力技术门槛低,竞争激烈,利润率低,处于红海市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兴产业技术门槛高,竞争相对小,多为蓝海领域且还有待开发的空间,利润率高甚至能获得超额利润。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虽然有很多企业涉足,但那些掌握核心算法和数据资源的企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其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利润获取能力。
5、生产力要素构成角度
传统产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劳动对象较少且生产资料简单。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产业则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能够开发和利用更多劳动对象,生产资料科技含量高。例如在高端芯片制造产业,需要高素质的科研人员,涉及到多种高纯度的原材料以及先进的制造设备等复杂的生产资料。
二、新质生产力的突出特性
1、创新驱动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首要特性。新质生产力由创新起主导作用,在当代,随着科技快速迭代,如数字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只有通过这些颠覆性、突破性、引领性的科技成果发明、突破、扩散和使用,才能让生产力产生裂变式提升。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为例,需要借助最新科技成果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从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创新是实现新质生产力跃迁的底层逻辑,依靠人类知识累积并爆发的推动。
2、绿色低碳
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这符合新发展理念。在发展过程中强调绿色转型,例如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产业发展中要注重环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如地热产业的发展,地热能作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地热能有助于减少传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而其发展成为新质生产力,需要在勘查评价、设计施工到智慧管控各个环节与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强调高效能和高质量。
3、开放融合
新质生产力强调新的发展路径,现代产业往往具有深度的融合性。如在制造业中,智能制造不仅仅是单一技术的应用,而是多种技术如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融合发展的结果。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也越来越多,像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产生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同时,新质生产力在发展中也需要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提升自身水平。
4、人本内蕴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生产力提升过程中,随着劳动者素质要求提高,劳动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技能提升机会。例如在科技企业云集的地区,通过各种培训、学习交流机会,员工可以接触到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而且产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能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如智能家居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三、新质生产力的社会效应
1、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引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可推动高质量发展,其核心为创新,科技创新催生新模式和新动能,使生产力要素得到跃升。并且新质生产力符合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与传统高速增长的生产力有本质区别,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同时,新质生产力包括新型生产关系,需要通过改革传统生产关系,使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流动汇聚。
2、指引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革命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未来产业布局以及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在产业发展中要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性,实现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可靠安全。例如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通过电池等关键技术的创新,推动整个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方向转型升级,并且在全球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以绿色生产力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新质生产力的绿色特性要求在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快速推广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并倡导全社会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如建筑行业推广节能建筑材料和设计,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降低能耗,实现绿色发展。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重点在于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打通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实现市场资源的顺畅流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健全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激发各种生产要素活力。例如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政策支持和体制创新,吸引人才、资本进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
3、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
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地缘政治不稳定和局部冲突频发的形势下,发展新质生产力体现出战略主动。其有助于实现经济质与量的同步提升,通过发展新赛道、新模式、新动能,确保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可以激发各类生产要素市场活力,使国内大循环顺畅,并且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比如我国的芯片产业,在面对外部技术封锁压力下,加快自主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障国内产业链安全并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https://www.img.nongji1958.com/njyjc_ico.jpg)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